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2万平方米大厂房不见人影 这里藏着哪些秘密?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08 15:58:27

  上海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

  近年,上海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增长迅猛:

  ·从2022年的1.4万亿元增至2023年的1.6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全市GDP的24.8%;

  ·日均新增科技企业37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4万家;

  ·经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50亿元、同比增长21.1%。

  智能工厂

  每12分钟一台机器人下线

  在上海首个用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智能工厂,2万平方米的大厂房里,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从零部件运输、装配、焊接,到最终样品检测,每一个环节全部由机器人来完成,平均每12分钟就有一台下线。厂房内的工人,主要负责照看自动化的生产线,还有很小一部分人工干预工作。

  汽车数字化工厂

  70秒钟下线一台整车

  在上汽临港基地数字化工厂,平均70秒左右就有一台整车下线。临港基地于2008年9月建成投产,总占地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包含整车和发动机制造,是国内率先达到传统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全覆盖的高柔性化制造基地。近年来,临港基地聚焦制造全业务链数字化运作,构建数字化平台并落地应用,通过智能设备与数字化平台协同,将生产效率提升了10%以上。

  自主研发高端医疗装备

  数十秒完成全身扫描

  在上海嘉定的一家高端医疗装备企业,展厅里展示着多个自主研发的“世界首款”“全国首款”高端医疗装备。据介绍,自主研发世界首款2米PET-CT分子影像设备,被誉为探测人体的“哈勃望远镜”,相较传统设备,其灵敏度提升近40倍,最快可以实现全身数十秒极速成像。另外一款自主研发的全世界首款5.0T人体全身磁共振系统,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高,在临床应用上大大提高了 医院扫描的效率和患者就医的速度。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7日电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对《关于有序开放自然水域、加强水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促进水上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的提案》作出答复,在下一步工作计划中指出,体育总局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积极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进一步推动水上运动发展。在充分考虑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河势稳定、供水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基础上,推动各地开放自然水域进行水上健身运动。

  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藉此让更多的人在这个冬天里感受温暖的辽宁,在文化体验中品读美丽的辽宁,在旅游观光中看见振兴的辽宁。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超重型“星舰”航天器的首次轨道试飞预计将于2023年初进行。

  中国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外贸专家白明17日在<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举办的“国是论坛: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称,2022年中国外贸走出了“M”形轨迹,今年有望在二三季度增速迎来回升。

  2022年初,《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一年以来,RCEP与海南自贸港政策叠加优势逐步释放。2022年前11个月,海南对RCEP其他成员国货物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5%。

  “黄河流域九省(区)拥有20处世界遗产、84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张志仁说,一批优质的黄河文化旅游产品正加速涌现,丰富了人们的出游选择,让更多人在旅途中欣赏黄河风光、感受黄河文化,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提供支撑。

赵如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