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高校上新这些专业

来源: 杭州网
2024-06-18 00:28:42

  深圳大学2024年计划招生7000人,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机电与控制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和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广东招生人数增加较多。其次,该校高考招生新增4个“院士班”,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IEEE荣誉班)、电子信息工程(文华班)、土木工程(国际工程创新班)和土木工程(数学力学创新班),并新增人工智能专业。据悉,深大去年整体录取线平均超过56%“双一流”高校,其中在广东省,物理类录取线位居广东本土高校第三位,历史类位居第五位。

  南方科技大学连续13年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选拔学生,今年计划面向24个省(区、市)招生1300余人,新增会计学、工业工程专业、生物医学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和生物医学工程(中外合作办学)4个招生专业。其中,后2个专业属于南方科技大学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首批招生专业,面向广东、浙江、江苏、四川、山东、河南、湖南7个省份招生,每个专业各招收30人,共招收60人。其中,广东省计划每专业各招收10人,共招收20人。此外,南科大还有五个特色班一起向考生伸出橄榄枝:战略科学家培养计划(从游班),综合类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基础科学攀峰班、交叉科学创新班),专业类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图灵班、数学系菲尔兹班)。

  记者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了解到,今年,该校人文社科学院新增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本科招生专业,并自2024年起新增两种本科招生方 式:通过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考试(简称联招考试)招收港澳台学生和依据台湾“学测”成绩招收台湾学生。

  此外,今年该校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合作将正式启动“3+2”直硕精英班项目。学生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完成本科3年学习之后赴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交流学习1年,并直升哥伦比亚大学工程学院硕士项目。首批参与该项目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本科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统计学。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24年新增5个本科招生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数理基础科学、管理科学、绘画、舞蹈教育。深圳技术大学2024年计划招收约3800名本科生,新增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服装与服饰设计3个专业。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今年新增9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别为集成电路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大数据工程技术、机械电子工程技术、自动化技术与应用、工业设计、新材料与应用技术、制药工程技术和智能网联汽车工程技术。

  由于深理工是第一年本科招生,没有往年的分数线可参考,从大数据统计上来看,学校鼓励理科物理类18000名以内的学生报考。

  我在这本书中开创性地做了一个比较完备的“创新力模型”,将创新力跟人口规模、人口能力、人口的内部交流和外部交流性等几个要素量化,并做了深入分析。我还引入很多国家作为案例,分析他们的人口变化如何影响了经济,包括美国、日本。

  据杭州日报,由于快递签收的一个小细节,相关争议却不断放大,最终酿成行政诉讼。对此,分管生态环境及行政复议工作的杭州市副市长宦金元在庭审中表示,行政机关要充分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和执法工作“细节决定成败”的意识,进一步严格执法,防范行政执法风险,提升依法行政的水平,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他同时呼吁,维护生态环境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全社会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或个人更要严格落实污染防治责任,提升意识、加强管理、依法排污。同时他代表市政府表示,为避免程序空转,实质化解行政争议,希望合议庭组织开展行政争议协调化解工作。

  但更大的挑战在于,全国多地的“二胎”儿童在2018年之后又迅速减少,这就意味着,各地为了应对二胎入学潮新增的学位,又需要在两三年后面临快速收缩的压力。今年要愁学生太多,再过两年就要愁学生太少,这确实很让人犯愁。

  今年4月24日,衢州市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关于大兴调查研究进一步推进调查研究规范化制度化的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坚持正确导向,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决策、推动发展作为根本落脚点,通过实打实的调研,打通堵点难点、谋划大招实招、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效地向前推进;深化问题研究,做好总结归纳,从小问题中发现解决面上问题的方法和机制,推动共性问题制度化解决、个性问题责任化解决;督促推动落实,逐一梳理形成问题清单、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定时定责定人,结合“六治六提”作风建设,把各项工作实打实落下去;坚持领导带头,强化统筹安排,严守各项纪律,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让决策更符合实际、更具科学性。

  那中国呢?未来十几年,总体来说中国经济还是乐观的。但中国的(年新生)人口规模从1980年代的2500万左右,到90后00后的每年1500万,已经下了一个台阶,现在只有不到1000万了,肯定会给未来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带来负面影响。这个影响要延迟到十几二十年之后,所以需要很多切实的政策落实。

  从结构上说,中美两国仍存在结构性矛盾和迥异的国际秩序观,仍在一系列双边议题上存在显著分歧。从可预期的未来看,这些问题不会容易得到解决,而更可能以竞争性乃至对抗性的形式呈现和被放大。早在2022年底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拜登政府就明确将中国定位为未来十年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一定位不会因为短期风波而有所动摇。在经贸及供应链问题上,美方近期降低了“脱钩”的调门,转而接受欧洲提出的“去风险化”论调,但这不过是玩文字游戏罢了。正如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所言,“去风险化”存在操作上的问题,如果执行过度,最终只会是更加碎片化和“脱钩”的全球经济。

刘均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