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见闻)广西金秀瑶族“阿咕节” :藏在深山中的年味

来源: 海报新闻
2024-06-04 03:49:53

  中新社广西来宾1月28日电 题:广西金秀瑶族“阿咕节”:藏在深山中的年味

  作者 陈秋霞

  1月27日晚,大瑶山深处的广西来宾市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六段村,300多米长的百年瑶寨巷道,盏盏红灯笼点缀其间,瑶族民众和游客齐聚一堂吃瑶族美食、喝瑶瓠酒。烟火升腾,欢笑声萦绕,喜庆的气息扑面而来。

  六段村是茶山瑶聚居的瑶族村寨,每年春节前夕,当地瑶胞们都会庆祝传统节日“阿咕节”。“阿咕”是瑶族语言“宰牲”的发音,也就是“杀猪节”。这一天,瑶寨里热闹非凡,每家每户都会挑选自家饲养的一头大肥猪,在巷道里杀猪祭祀,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当天中午,瑶寨门口,瑶族老人用一片叶子吹响伴奏曲,瑶族姑娘唱起迎客歌,奉上自家酿的米酒,迎接宾客。

  巷道里,村民用稻草覆盖在刮过毛的大白猪身上,点燃稻草将猪皮烧至金黄,猪头挂上大红花,由几个壮年抬着巡游、祭祀。伴随着声声鞭炮,声声猪叫,声声“香哩情歌”,六段瑶寨拉开过年的序幕。

  走进瑶族村民苏红刚的家里,火堆上方悬挂的腊猪脚、腊猪头皮被烟熏得金黄油亮,令人垂涎欲滴。一旁的苏红刚忙着做鲊肉,只见他将大米炒至枯焦发黑,研磨成粉,把猪肉切成小块,晾干。然后,将米粉与猪肉混合拌匀,一层层放入坛内压紧。最后,用竹叶和米饭将坛口封得严严实实,坛子倒立放置,坛口周边撒满细沙。

  “我今年做了一百多斤鲊肉。鲊肉是瑶族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和贵客的必备菜,腌制一年就可以吃了。也可腌制数年甚至十年才挖开食用,存放越久越香。”苏红刚说。

  下午,古瑶寨里越发热闹,从十里八乡赶来的乡亲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把巷道挤得满满当当。大家纷纷参与舂糍粑、爬吊脚楼等有趣的民俗活动。

  身手敏捷的瑶族小伙苏金贵小跑加速,纵身一跃,攀爬到吊脚楼上,与阁楼上的瑶妹“相会”,引得围观者欢呼雀跃。几名游客也踊跃挑战,爬楼会瑶妹。

  六段古瑶寨修建于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这里的民居,以青砖碧瓦吊脚楼为主,雕龙刻凤,制作工艺精美,古色古香。

  “你看哪家吊脚楼磨损得厉害,就说明这家的姑娘漂亮,追求者多。”瑶族姑娘赵玉婷告诉记者,按照当地传统习俗,小伙可以爬楼去见自己心仪的姑娘。小伙子要想爬上姑娘的阁楼,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勇气。如果姑娘中意,就会搭把手拉小伙上楼;若是看不对眼,就会给小伙泼一盆冷水。

  “六段瑶寨的爬楼、舂糍粑等民俗很有趣,在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来自贵州的游客姜婷婷说。

  六段瑶寨有着“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称。2017年,六段村全村整体搬迁到距离古瑶寨不到一公里的“拉珈秘境”茶山瑶新寨,住上了崭新的房屋。但逢年过节,村民还会回到古瑶寨庆祝 。这里民风淳朴、民俗奇特,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这个曾经贫困的瑶族村寨通过发展旅游经济,已实现脱贫致富。(完)

  于我而言,感情在前,婚姻在后。我不相信人性,很难轻易开始一段感情。而婚姻更像是考试作文,是最后一题的标准答卷。这个年纪你结婚了,主流社会才评判你通过了。我不喜欢孤独,但相比于两个人被迫结婚,孤独就变得可以忍受了。

  还有一类是推荐“周末好去处”的博主,考虑行程较短,这类博主推荐的去处多在自身所在地周边,可是周边景点有限,探路野景点成了他们引流密码。

  剪一对生肖窗花描绘生活愿景,赠亲友一身红衣裳阻挡“本命年的坏运气”,好事将近算一卦最佳婚配属相……随着中国农历兔年的到来,生肖文化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作为中国民间普遍使用的记录生年与属相、推测命理与运势的文化体系,十二生肖已成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相继在东亚、南亚和拉美国家催生出特有的文化传统。

  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其中明确,推进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存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不仅如此,辛爱青也利用社交平台进行直播,展示工厂中冰糖葫芦半成品的制作方式,教授制作技艺,推介门店产品。其工厂生产的“网红小串”——两颗山楂搭配草莓、绿豆、板栗、榴莲、水蜜桃、哈密瓜等20多种馅料,颇受年轻人青睐。

袁敬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