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布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08 03:21:32

  中新网上海6月7日电 (记者 王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海主会场活动7日在青浦区博物馆举办。现场首次完整发布上海考古成果,并公布了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

  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杰围绕近年来福泉山遗址、柘林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华亭海塘(奉贤段)等考古工作情况作了重点成果发布。

  据介绍,上海的考古工作始于1935年,经过上海考古界近90年的不懈努力,发现了崧泽遗址、福泉山遗址、广富林遗址、马桥遗址、青龙镇遗址、长江口二号古船等丰富的文化遗存,确立了3个以上海地名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崧泽文化、马桥文化、广富林文化。这一系列重要考古成果把上海历史推前至距今6000年前,厘清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处处文化遗存串联起上海古代文明发生、发展的轨迹,为中华文明探源提 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厚重的古文化遗址、多元的历史建筑、精美的馆藏文物,是上海独特的城市遗产,亦是上海的底蕴和魅力所在。

  上海市首批“最上海”文物主题游径也于此间发布,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深度挖掘上海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根据文物类型、价值特色和地理位置,将文物建筑、知名景点、非遗体验等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了主题鲜明、各具特色的10条文物主题游径。

  市民游客可以跟随这10条文物主题游径,或寻觅“上海之源”,或走进都市“原点”,或一览江河交汇百态,或漫行梧桐深处,品味“最上海”的经典建筑,感受上海的城市文脉。

  据透露,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将联动上海全市各区文旅局、各相关主体,围绕“开启发现之旅、探寻城市之源”主题,策划开展80余项线上线下主题活动,组织推动近40处文物建筑免费开放,丰富市民游客的假日文旅体验。(完)

  “白大侠”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她打算在今年春节多到北京各处走走,逛逛灯会、庙会,参加民俗活动。她准备多拍些照片,冲印出来,随着信件寄给笔友,“与大家一起分享过年期间的见闻,让全国各地的笔友也感受一下北京的年味儿。”

  20日,包括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留斯、英国国防大臣华莱士、乌克兰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等多人,出席乌克兰国防联络小组会议。

  “中国有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我们想带孩子多看看中国各地的长城。” Roger说,他们曾经去过“天下第一关”秦皇岛的山海关,那里的长城很壮美,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精神。(完)

  厂区内外年味浓

  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经济总量突破114万亿元,2022年突破120万亿元。疫情暴发以来一直身在中国的以色列商会会长悠福说,他看到了“中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韧性和潜力”。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经济学教授豪尔赫·马奇尼指出,疫情期间,中国一直是包括阿根廷在内大部分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这有利于拉美地区经济稳定。

  据北京警方介绍,有不法分子冒充快递员身份添加了受害人李某微信,随后将其“拉”进一个微信群。李某因在该群中常能抢到“红包”而放松了警惕。一段时间后,有陌生人开始添加李某微信,向他推荐投资理财、网络赌博平台等,并以“包赚不赔”的许诺进行引诱。尝到几次甜头的李某信以为真、不再有疑,开始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最终被骗走上万元。

罗元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