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两岸家庭共迎端午话传承

来源: 中青在线
2024-06-03 03:25:33

  中新网杭州6月2日电 (曹丹)“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老师曾在课上用‘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向我们介绍端午节和诗人屈原的故事。”就读于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海曙小学的台胞许维珍说道。

  6月1日,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当日,端午节前夕,民革浙江省委会在杭州组织了一场“‘粽’情端午·传承非遗”交流体验活动。50余名在浙台胞及其子女、在浙台青、民革党员走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下称浙江非遗馆),领略非遗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体验端午香囊和手工盘扣制作,感受古人的智慧匠心。

  之江大地以其独特多元的地理资源和历史悠久的人文环境孕育出数量众多、类型有别、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浙江非遗馆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浙江省有9项非遗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有24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996项省级非遗项目。

  “今天唱戏曲的叔叔阿姨的音调特别好听,他们的妆容与服饰也很特别!”就读杭州星澜小学的余米激动地说,未来,她想更加深入地了解戏曲的表演技巧,体验越剧的服饰。

  欣赏越剧《梁祝》选段《十八相送》、用木版水印技艺制作版画、体验永康锡雕技艺、用东阳竹编技艺制作提篮……参访团在浙江非遗馆 内当起了非遗“传承人”,在体验和互动中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我主要从事青少年课外成长课程领域。浙江非遗馆通过玩与学的融合,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台胞许惠如说,未来将开发更多非遗相关体验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种子。

  在参访后的分享交流环节,台青王则渊和大家介绍了台湾地区在端午节期间的地域习俗。“台北的粽子比较像油饭,会蘸甜辣酱吃,台南的粽子会蘸酱油吃。”王则渊说。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和饮食风格都不尽相同,端午节的粽子或以辣味粽、甜味粽、咸味粽的表现形式呈现,但表达的观念都是相同的,即中华传统节日的端午节要吃粽子。”民革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一级巡视员刘净非表示。

  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世代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积极作用。“两岸同胞同根同源,青年一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希望大家携手并肩,一齐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刘净非说。(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9日电 19日,中国足球协会党委召开扩大会议,通报中国足球协会执委、原秘书长刘奕涉嫌严重违法,常务副秘书长兼国管部部长陈永亮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调查。

  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这个春节,长合水果交易市场百余名员工都将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们中八成以上都是缅籍员工。伴随着市场回暖,他们的工作量再次饱和了起来,直至交易高峰过去才能休整片刻。

  近三年来,江苏开行的中欧(亚)班列开行数量、密度不断增大。据南京海关统计,2022年,江苏中欧(亚)班列共开行1973列、搭载标箱14.21万箱,同比分别增长9.6%、11.5%,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江苏省政协委员、民盟江苏省委会委员、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朱晓宁建议,将中欧班列延伸为多方向的国际班列,持续挖掘沿线国家“新奇特”商品,搭建洽谈平台,鼓励更多优质商品引进来,优化进口大宗商品通关、监管新模式,创新国际进口贸易机制,降低货物入境运输成本,从源头扩大回程货源。

  2022年10月,诸暨市浣东街道东盛社区在微信公众号“东盛共享社区”上发出了一份征集令,邀请该社区的孩子们到枫桥镇杜黄新村体验农耕文化,《水稻的一生》现场教学、制作创意稻草人、彩虹酷跑障碍赛……五花八门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报名参加。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9日电 (记者 陈杭)第十届景泰蓝皇家艺术庙会将于1月23日至2月5日(农历大年初二至正月十五)举办,邀请老字号企业料器、内画、石画、雕漆、书画等传统工艺到场展示,打造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京”味庙会。

  吉林机场集团各机场每天至北京、上海的出港航班,最多时分别为24班和33班。其中,长春机场分别为13班和21班,延吉机场分别为4班和3班,白山机场分别为3班和6班,白城机场每天各1班,通化机场分别为3班和2班。

谢仕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