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穿金属:以色列使用的白磷弹有多可怕?

来源: 北晚新视觉网
2024-06-10 09:13:04

  中新网6月9日电(钟新军) 美联社6月5日报道称,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至少5个城镇、村庄使用白磷燃烧弹,并可能对平民造成了伤害。黎卫生部也证实,已有超170人在接触白磷后需要接受治疗。

  千度烈焰 灼皮蚀骨

  说到白磷,大家第一反应可能会想到“鬼火”。按照中学化学课本的讲解,容易自燃是其显著特点。一定温度下,白磷与空气接触就能着火,所以实验室里,前者都要放在冷水中保存。

  白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强光和烟雾,早在两次世界大战时,就被制成烟雾弹、照明弹和燃烧弹,广泛用于军事行动。

  不过,这种化学物质非常危险。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网站介绍,白磷燃烧温度可达800至2500摄氏度,足以烧穿金属。

  更可怕的在于,白磷烧灼程度很深,一旦沾染皮肤就会在人体内闷烧,穿透皮肉直至骨头。如果没有及时止燃并清理干净,让白磷残留在伤口处,拆除绷带时还可能遇空气复燃。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刊文称,除了严重烧伤,白磷燃烧产生的有毒烟雾,还会对接触者的眼睛、呼吸道和中枢神经造成损害,甚至引发器官或呼吸衰竭。

  污染环境 损害健康

  据塔斯社披露,伊拉克战争期间,以美国为首的联军大量使用贫铀弹、白磷弹等特种弹药,严重危害当地生态环境和民众健康。

  伊拉克官方统计,1991年海湾战争前,该国癌症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40人,而2005年这一比例已飙升40倍,达到每10万人中至少1600人。

  美国有毒物质和疾病管理局网站称,在美本土,如果有人向自然界意外泄露或释放450克以上白磷,都将构成重大环境事件,必须立即向环保部门报告。

  而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美方向以色列大量提供的M825A1白磷弹,1枚就装有近6千克白磷。

  本轮巴以冲突已持续8个月,在美方默许和支持下,以军同样频繁使用白磷弹。西班牙《先锋报》网站援引环保组织说法指出,白磷弹会污染土壤很多年,加沙正在变成一个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地狱之火 岂可滥用

  查询外媒报道可知,以色列滥用这种“地狱之火”早有先例。

  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报道称,2008年“铸铅行动”期间,以军曾向加沙发射约200枚白磷弹,造成数十人丧生,许多民用建筑被烧毁。

  据悉,以军通常用155毫米榴弹炮发射白磷弹,其在空中爆炸后,会以45度左右的俯角,向斜下方直径数百米的椭圆形区域散布上百个燃烧碎片(子弹药)。

  由于混合添加了明胶,白磷弹具有蜡质特性,极易附着在建筑物、植被上引发大火。

  法新社报道称,2023年10月,以色列多次向黎巴嫩境内发射白磷弹,4万棵橄榄树被付之一炬。

  此类武器若用于人口密度很大的加沙地带,后果不堪设想。2023年10月,美国《华盛顿邮报》引用视频片段和目击者证词,确认以军在加沙居民区使用白磷 弹。以方则辩称,其只是用来制造烟幕,并非针对平民。

  据俄罗斯《消息报》网站介绍,白磷弹虽不属于国际法禁用的化学武器,但依照《日内瓦公约》1977年附加议定书,其不得被当做燃烧武器用于攻击平民目标,而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拒绝签署该议定书。(完)

  什么是分时电价,具体如何定价?“居民分时电价政策是在现行阶梯电价标准基础上,峰段电价每度提高0.03元,谷段电价降低0.17元。即第一档峰段电价为0.5769元、谷段电价为0.3769元,第二三档峰、谷电价分别在第一档峰、谷电价基础上加价0.05元、0.3元。其中采暖期谷段电价由降低0.17元调整至降低0.2元。即第一档峰段电价为0.5769元、谷段电价为0.3469元,第二三档峰、谷电价加价标准不变。”国网山东电力营销服务中心吴雪霞说。

  20。促进网络暴力综合治理。立足执法司法职能,在依法办理涉网络暴力相关案件的基础上,做实诉源治理,深入分析滋生助推网络暴力发生的根源,主动向有关监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检察建议,促进网络暴力治理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从根本上减少网络暴力的发生,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6月9日,杜店村三千多亩麦地已全部完成了收割。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9日17时,河南全省已收获小麦8141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5.5%。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张晓雅]综合美国《野兽日报》及《信使报》报道,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柯比当地时间12日对《信使报》早些时候一篇炒作台海紧张局势、题为“美国正为在台美国公民制定撤离计划”的报道做出回应。

  6月9日,杜店村三千多亩麦地已全部完成了收割。根据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数据,截至6月9日17时,河南全省已收获小麦8141万亩,约占全省种植面积的95.5%。

  做群众工作并不容易,“有些农民有种地情结,自己的身体也还能干,不想离开土地。”郭华说。为此,村委会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以一条水泥路为界,一侧集中建设高标准农田,另一侧置换不愿意流转的农民土地,这样既保证了成方连片的“大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又能兼顾到少数农民的“种地情结”。

蔡士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