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构建自然教育“六个一”发展模式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02 08:52:54

  中新网西宁5月31日电 (记者 李江宁)“回顾青海自然教育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通过政府政策支持,社会组织培育,教育部门合作,社会共同参与,一同携手构建了‘六个一’的发展模式。”31日,青海省林草局副局长韩强表示。

  当日,2024年青海自然教育启动会在西宁举行。韩强向公众介绍青海自然教育构建的“六个一”发展模式:

  ——出台一批引领性政策指导文件。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领导小组印发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以及自然教育大纲,青海省林草局出台《关于积极推进青海省自然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确立了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强化了顶层设计,夯实了制度基础。

  ——打造一个专业化服务指导机构。近年来,青海省林草局推动成立青海省林学会自然教育专业委员会,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成立青海省自然教育协会,构建规范有序、特色鲜明 、共建共享、广泛参与的自然教育发展新格局。

  ——建立一批多元化自然教育试点。青海以2个国家公园、6个自然保护区和19个国家湿地公园为试点,深度探索自然教育模式,打造自然解说体系,强化能力培训,着力搭建青海自然教育体系框架。

  ——设立一批标准化自然教育基地。青海印发《自然教育基地认定指南》,成功认定自然教育基地45个。出台《生态学校评定导则》,设立全龄段覆盖的生态学校、湿地学校39所。

  ——研发一批体系化自然教育课程。青海打造专家智库、专业讲师、志愿服务“三支队伍”,研发动植物识别、水源保护、垃圾分类、国家公园等25门自然教育课程,配套编写了数十套涵盖科普、文学、摄影、绘画等类别的读本教材和丛书专著。

  ——创办一批多样化主题实践活动。近年来,青海强化博物馆、标本馆、实验室、科普馆等场域供给,创办课程设计、云享课堂、生态夏令营等活动品牌,探索自然教育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形成网络直播、摄影巡展、征文大赛、人文体验等实践模式。

  “青海生态地位极其特殊,数不尽的高山、湖泊、草地和大大小小的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林场、农场都是青海开展自然教育的优质资源。”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自然教育大会,进一步发挥自然资源优势特色,明确青海自然教育发展方向,打造自然教育特色品牌。

  会议以“共商·共谋·共建青海自然教育谱新篇”为主题,通过开幕式、主会议、4个分会议和嘉年华系列活动,邀请青海相关部门,科研机构等探索构建青海自然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完)

  “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原名“全国奥林匹克英语作文大赛”,竞赛内容为中小学生英语作文、口语、演讲等,对外宣称主办方为“国际双语教育协会英汉专业委员会”“奥林匹克英语大赛组委会”,利用“奥林匹克英语大赛”官网、“中国英语作文网”和奥英赛微信公众号开展宣传。

  “团团一生,见证两岸关系”,台湾《联合报》20日一篇评论称,“团团”“圆圆”不仅带来可观的观光、经济效益,还变成孩子心中的大明星、两岸和平的使者。

  戴维德异常激动,他估计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戴维德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随后,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猎人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

  西南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谭宗泽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2018年10月,他们开始在2018级本科新生中遴选首个监察法学实验班,选拔40名新生组建法学(监察法方向)实验班,采取校内导师和实务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已连续培养四届,“我校依托法学学科优势,吸收党内法规、纪律检查、监察调查等校内相关研究力量,并在纪检监察实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初步完成了监察法学科体系与本科、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他透露,西南政法大学申请2023年开始招收纪检监察专业本科的申报材料已经教育部公示,目前正积极争取成为新兴的纪检监察一级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比利时欧洲新闻网称,10月24日,高盛资产管理和森瑶中国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寻求中国一线城市及周边核心地区优质物流资产及其他新基建投资的机会。高盛表示,新平台将受益于中国对新的高质量基础设施资产日益增长的需求。

  当然“地球2.0”不会和我们的地球一模一样,但它们必须符合一些关键条件,比如大小约在地球大小的0.8倍-1.25倍的范围内,拥有岩质固体表面,并处在一个恒星系中的适合居住(有液体水存在)的位置,这些条件意味着这颗行星可能具有生命,或者适宜生命生存。

杜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