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科技牵手助力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6-09 23:19:56

  中新网郑州1月28日电 (记者 韩章云)扫一扫二维码,红薯粉条的溯源信息就出现在手机上;在农田里竖起“智慧灯杆”,就能实现万物互联……作为农业大省,河南持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这其中,科技力量持续凸显。

  1月28日,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郑州开幕,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该省粮食产量达1324.9亿斤。

  报告指出,2023年河南全力应对极其罕见的“烂场雨”,实施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克服“华西秋雨”的不利影响,秋粮产量达614.8亿斤、增产19.6亿斤,实现了以秋补夏。完成国家15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415万亩油料种植、53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耕地面积连续三年实现净增,累计超过100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达12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7个。

  当前,科技正为河南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插上翅膀。在代表通道上,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李新提到一种“农田里的智慧灯杆”令记者印象深刻。

  李新提到,中原农谷作为河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示范区,为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需要随时掌握土壤墒情、农作物生长、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等情况。但传统的农田监测站占地面积大、维护成本高,各种农业信息化设备互不联通,难以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的作用。

  “我们通过跨界创新找到了解决方案,把智慧灯杆从城市搬到农田,赋予它新的使命:一是运用物联网技术统一采集数据、实现互联互通;二是集成计算、通信、监控和无人机停靠等新功能;三是连接中原农谷数智大脑。”李新表示,“农田智慧灯杆”成本低、占地少,只需20根就可以覆盖一万亩高标准农田,为持续高产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

  2024年,河南将继续多举措扛牢粮食安全重任。报告提到,河南将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融合共促,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450万亩,到2025年新增粮食产能100亿斤。实施现代设施蔬菜、畜牧、渔业专项方案,设施蔬菜产量达到1400万吨、设施食用菌188万 吨、设施渔业10万吨。

  同时,推动中原农谷蓄势突破,实施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二期工程,支持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河南试验基地建设,开展一流种质资源库建设行动,建成种子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中原种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新引入种业龙头企业15家以上,构建种业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完)

  特区政府发言人表示,2022年12月份基本消费物价通胀率维持温和,主要由于新鲜蔬菜价格急升而较上月有所上升。能源相关项目价格按年进一步大幅上升,衣履和食品价格继续录得明显升幅,不过其他主要组成项目承受的价格压力仍然大致受控。2022年全年合计,基本消费物价通胀率平均为1.7%。

  农历兔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温暖的新春祝福越过万里山河,传遍天南地北。

  与此同时,法国全国范围内的大罢工波及200多座城市,教育、交通、能源等多个领域受到空前影响。

  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深居亚欧大陆腹地,有“亚心之都”之称,也被人们称为距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完)

  培田村是国家级4A景区,是迄今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居民群落之一,拥有30余幢高堂华屋、21座古祠、6个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因其精致的建筑,精湛的工艺,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有“福建民居第一村”“中国南方庄园”“民间故宫”的美誉。

  “景色旖旎,水质清澈,湖面随着时间流动一天内都能呈现出不同的色彩,非常适合赏景、游湖、野餐、垂钓,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湖。”社交平台上,不少游客留下了对于闽湖美景的赞叹。

鞠淑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