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三季报出炉:减肥药东风起 医美宠儿战擂鼓

来源: IT之家
2024-06-05 00:20:24

  变瘦、变美、变健康。

  作者丨蔡俊

  思维财经&投资者网 出品丨ID:touzizhebao

  资本市场不平静的三季度,医疗反腐风暴来袭,随后伴随减肥药的出圈和创新药的突破,行业板块迎来一波反弹。

  在消费主义时代,变瘦和变美似乎成了一种硬通货。当进口减肥药在国内大卖之际,国产相关厂商也争相进入该赛道,不少上市公司的股价由此实现上涨,但也有部分企业被监管层质疑“跟风”。

  变美的话题上,继胶原蛋白、玻尿酸后,再生类产品被认为有望成为下个宠儿。进口与国产的对决,各家企业通过研发、收购,不断带来新的医美产品。

  创新药方面,一夜之间不少国产厂商实现了对外授权和出海。曾经因研发水平受限,导致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如今也正被逐渐实现。

  骨感的国产减肥药

  减肥药的火,越烧越旺。

  全球范围内,掀起这轮减肥药热潮的厂商有美国礼来和丹麦诺和诺德。他们聚焦GLP-1靶点(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最有效的靶点之一),研发出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等药品。此前,奥利司他、西布曲明等药品也有减肥和减重功能,但因安全性问题,并未在市场大热。

  真正带飞减肥药的,还是世界首富马斯克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服用司美格鲁肽后,30天暴瘦18斤的推文。此后,减肥药在全球一飞冲天。今年前三季度,诺和诺德的收入同比上涨38%,超越LV成为市值最高的欧洲企业。今年上半年,该企业的司美格鲁肽实现销售额90.51亿美元。

  甚至在中国市场上,小红书平台曾出现大量求购司美格鲁肽的笔记。截至目前,该药品在国内上市的适应症为糖尿病,减重适应症已提交申请。礼来方面,一直在打造抗衡司美格鲁肽的药品替尔泊肽,目前已在海外销售,今年上半年销售额15.48亿美元,国内上市也在申请流程中。

  那边进口药赚得盆满钵满,这边资本市场也感受到了热潮。今年三季度,多家上市公司因减肥药概念实现股价连续上涨。但要论含金量,国内企业的差距其实“很骨感”。

  按照专利期限,司美格鲁肽的相关专利截止日在2026年。换言之,国内厂商最快上市同类药品也要在3年后,但现实也并非没有转机。

  早前,华东医药旗下企业就诺和诺德拥有的GLP-1相关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宣告请求,并获得认同。之后,诺和诺德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上诉,到目前为止,相关判决还在等待最终的落锤。

  以常山药业为例,其研发的艾本那肽与司美格鲁肽为同一靶点,今年9月公告完成临床三期实验,适应症为治疗2型糖尿病。还有博瑞医药,因高管在电话会议上发布个人试用在研产品BGM0504注射液相关情况,被采取警示函;该药品用于减重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有效性尚不明确,但“关于药效的相关言论具有误导性”。

  此外,市场也关注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该药品与司美格鲁肽为同一靶点,10月底公开了临床二期的实验数据,显示减重疗效显著并展现多项代谢获益。

  谁是“医美宠儿”

  众人说医美水深,但轻医美正在年轻群体中逐渐兴起。与强调整形的传统医美不同,轻医美特指注射填充类,在监管上属于三类注射剂。

  从技术发展看,胶原蛋白的起源最早,但随后因玻尿酸的兴起逐渐式微。近些年,再生类产品崛起,大有追赶玻尿酸的态势。

  今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爱美客、昊海生科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21亿元、21.7亿元、19.82亿元。今年上半年,华熙生物的皮肤类医疗产品销售额3.26亿元,包括润致单相、润致双相等玻尿酸系列;爱美客的溶液类(含玻尿酸)注射产品销售额8.7亿元;昊海生科的销售额玻尿酸2.56亿元,覆盖一到三代玻尿酸,第四代产品处于注册申报阶段。

  如果玻尿酸讲的是进口替代、国产三剑客的故事,那么再生类就是业绩飙涨。

  今年前三季度,华东医药的少女针已签约合作医院超600家,培训认证医生超1100人,运营该产品的子公司实现收入8.24亿元,同比增长88.79%。今年上半年,爱美客的凝胶类(含少女针)注射产品收入5.66亿元,同比增长139%。

  此外,在轻医美和整形手术之间,还有激光、射频等针对皮肤修复的器械。这方面,昊海生科通过收购以色列企业切入赛道,并已初具规模,今年上半年射频及激光设备的销售额1.54亿元,同比增长6.92%。

  巧合的是,华东医药也通过收购海外企业切入射频赛道。今年6月,该企业的双极射频抗衰设备Reaction芮艾瑅在国内上市,该产品同样来自以色列,可控制射频能量刺激纤维细胞,最后产生胶原蛋白。

  两个关键词

  虽遭医疗反腐影响,但国内创新药的争论仍话题十足。

  话题的关键词有两个,一个是“对外授权”,一个是“出海”。对外授权有悲有喜,赛道皆与ADC(抗体偶联药物)有关。

  不过,默沙东最终另选厂商。科伦药业发出公告前,默沙东宣布与日本第一三共株式会社合作,以最高220亿美元获取后者3个ADC药物的全球(除日本)权益。

  这边是国产厂商遭遇挫折,那边却有同赛道的药物对外授权。

  今年10月,翰森制药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与葛兰素史克(GSK)签订许可协议,授予后者一款ADC药物的全球独占许可(不含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地区),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达15.7亿美元。

  而真正实现ADC药物上市的荣昌生物,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上涨35.08%。同期,该企业销售费用5.4亿元,同比上涨94.9%,肿瘤商业化团队约600人,准入超600家医院。

  另一个关键词“出海”,焦点还是集中在抗癌药的明珠PD-1(程序性死亡受体)药品。

  今年前三季度,恒瑞医药、君实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70.1亿元、9.86亿元。其中,君实生物的PD-1药品、抗新冠药品的销售额分别为6.68 亿元、1.24 亿元。今年上半年,恒瑞医药的创新药收入占比44.4%,若维持该比例,该企业前三季度创新药收入约75亿元。(思维财经出品)■

  目前,广州13家企业开发的25款车型共270台车辆参与了上路测试,测试总里程超960万公里。(完)

  “医保政策让我们的费用少了很多!”不久前,湖南省临澧县修梅镇观音洞村村民范艳红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术,耗材费用与改革前相比降低了八成。这得益于2022年4月在湖南正式落地的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政策。

  <strong>社评:马科斯访华,让“中菲紧张”不攻自破</strong>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4日电 (记者 夏宾)2023年中国央行工作会议4日以视频形式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部署2023年工作,其中提到要有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

  加强中药质量抽检监测。持续推进和完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质量抽检,结合监管需求和行业发展实际科学开展探索性研究,对抽检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依风险采取相应的风险防控或质量提升措施,优化中药质量公告发布工作机制,依法发布抽检监测结果,向公众客观准确传递中药质量安全信息。

  “谁身边有床,有医院需要床,麻烦去解救一下。”调度员发出了呼救,得到了配送周转床的驾驶员回复:“我先到市北医院拿好,再赶过去,现在一个床都没有。”

郑伊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