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塞尔维亚姑娘的“中国梦”与“中国情”

来源: 金融界
2024-06-20 01:06:22

  中新社北京5月7日电 题:一名塞尔维亚姑娘的“中国梦”与“中国情”

  作者 国璇

  7年前,在贝尔格莱德当地的孔子学院试听过一节中文课后,塞尔维亚姑娘伊娃·伊利奇爱上了这门来自遥远国度的语言。尽管当时她未曾到过中国,也未曾预料到自己日后能够成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冠军,但彼时的她已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一定要学好这门“世界上最难也最美的语言”。

  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她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起初听不出中文声调的区别,通过看中国热播影视综艺等各种途径“磨耳朵”。在学习的过程中,她进一步发现了汉字之美,“就像画画一样,独特、优美、有趣”。她还有了一个中文名——李一帆。

  中文学习之旅开启了李一帆与中国的不解之缘。2019年,她收到一份难忘的18岁生日礼物——一次中国行。她和父母来到北京和上海,游览了长城、故宫博物院等景点。与中国的近距离接触,让李一帆有了一个“最大的梦想”,那就是“经常来中国”。

  4年之后,站在第22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的舞台上,李一帆梦想成真:她初步掌握了这门“世界上最难也最美的语言”,再一次来到中国,还拿下了“汉语桥”全球总冠军。

  这次比赛经历也让李一帆对中国的感情更深厚。她在广西看舞狮,听山歌,制作绣球,感受当地风土人情;还在社交平台上开设账号,将一路所见的中国之美分享给亲朋好友,收藏中国各地的旅游攻略,与中国网友交流互动,已收获了不少粉丝。

  李一帆也有了一个新的梦想,计划每年带家人来中国一趟,发现不一样的中国。“中国不同地域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亲自探索才能感受到,我希望能够走遍中国。”

  在中塞人文交流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有越来越多像李一帆一样的塞尔维亚人遇见中国、了解中国、爱上中国。作为土生土长的贝尔格莱德人,李一帆见证了当地学习中文人数持续增长,与7年前相比,中文班人数增长了约一倍。

  近年来,随着两国互免签证、互认驾照、互通直航等政策措施落实,双边人员往来数量大大增加,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现实。李一帆说,在常来常往之中,能够感受到两国人民心更近、情更深。

  在李一帆的家乡贝尔格莱德,多瑙河上耸立的泽蒙-博尔察大桥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中国桥”。这是中国建筑企业在欧洲承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塞尔维亚在多瑙河上近70 年来首座新建大桥,它的建成将贝尔格莱德泽蒙区和博尔察区两地的通勤时间由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为10分钟

  正如“中国桥”见证着中塞“铁杆友谊”历久弥坚,李一帆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座“桥”,联结塞中之间的友谊。目前,李一帆在贝尔格莱德开办了自己的纹身店,设计时融入汉字、折扇等中国元素,她还打算做导游,带领中国游客探索原汁原味的塞尔维亚。

  李一帆与中国有关的梦还在继续,情更加丰沛。她说,喜欢穿着古典中式旗袍、酷爱吃辣、汉语流利的自己,因为“这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完)

  在上周的货币政策例会后,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4.5%至4.75%的水平。紧接着3日,美国劳工部发布报告显示,美国今年1月非农业部门新增就业51.7万人,失业率为3.4%,为196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主演:诗丽黛玮、阿迪勒·侯赛因、梅迪·内博、普莱亚·阿南德、萨拉巴·德松潘德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

  公司业务主管华一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贸出口业务确实在回暖,“展会恢复了,与客户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日本客户说要到国内来看看。”去年12月,华一帆跟随嘉兴商务包机团奔赴日本抢订单,拿下了500万美元的意向订单。

  比如,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顶层设计需要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同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

  <strong>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原总经济师张鸿文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strong>

杨侑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