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逐渐靠岸:22.35亿底价出让超总地块 非主业“做减法”

来源: 中文网
2024-05-27 20:18:08

不出意外, 万科大股东来当“白衣骑士”了。

5月27日,万科超总地块正式完成转让,受让方为深圳地铁集团和深圳百硕迎海公司,最终以挂牌底价22.35亿元成交。深圳地铁是万科的大股东,百硕迎海则是深圳大沙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是深圳南山区国资企业。

由于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加之写字楼的大宗交易走低,这宗资产由深圳国资接盘在挂牌之时已在意料之中。不过,这宗交易对万科却具有积极的意义。

对于此次交易,万科方面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此次交易是公司坚决落地瘦身健体一揽子方案的举措之一。交易的完成,有助于减少非主业资产对资金的占用,聚焦资源做好、做强三大主业。

市场在逐渐蓄力,万科也在靠岸的过程中。

底价接盘

万科转让这宗资产的时间节点算不上非常好。

站在大的市场环境下来看,深圳当前的写字楼市场鲜见大宗交易,市场观望情绪较重,因此自挂牌时市场就已有深圳国资接盘的预期。

在5月8日万科挂牌转让深圳超总地块之时,一位熟悉深圳商业地产交易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道,“一般地块挂牌之前应该已有初步的买家洽谈才会挂出,这一步是履行交易程序。”

万科方面没有公布这宗交易录得的账面盈亏,即便是按照现在出让的价格与当时万科拿地的价格计算,万科或将录得较大幅度的亏损。

2017年,万科拿下这宗地块的价格是31.37亿元。这宗地块土地使用年期30年,现剩余23年7个月,主要用途为商业办公及酒店,且要求自持70%。单按照账面上的金额算,万科已经折价9.02亿元。如果加之前期建设投入的成本等,亏损额会更大一些。

不过,这宗地块对急需现金流的万科来说已经是负担,因此出让这宗地块也是理性选择。一位金融机构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能够卖出去就已经很好了。这宗地块对万科也没有太多的意义,就算建成,运营成本也会非常大。”

万科方面此前在回应中也表示,这一项目是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获取的商业办公项目,原计划主要用于在深员工办公使用。鉴于当前行业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已计划不再建设该项目,因此对该项目进行整体转让。

股东驰援

万科能否走出短期的运营困难,大股东的态度尤为重要。在这宗资产出让中,万科大股东掏出了真金白银支持,也能够提振市场的情绪。

万科方面强调,深铁集团参与竞得项目土地使用权,体现了大股东以市场化、法治化的方式真金白银支持万科。万科坚定看好深圳,将为深圳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继续贡献力量。

去年11月,深铁集团董事长辛杰曾公开表态,将与万科加大沟通,帮助其获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同时以市场化、法治化方式,承接万科在深圳项目,盘活相关资产,交易金额合计超百亿元。

此后,深圳地铁零星有些动作,但市场还是认为力度不够。这次20亿元接盘超总地块,对万科来说是积极的信号,这表明大股东的确有在进行相应的决策。

有大股东的驰援,万科也在加紧“瘦身”,盘活资产并加快对接各方融资渠道。

今年4月底,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表示,公司已制定“瘦身健体”一揽子方案,统筹好降负债和高质量发展,通过坚定“瘦身”,调整融资模式,降解风险,未来聚焦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租赁公寓三大优势主业,让公司重新走到可持续的轨道上。

在聚焦三大主业的同时,万科加速了非主业资产的“瘦身”步伐。今年2月9日,领展房产基金公告,拟收购上海物业七宝万科广场的余下50%权益,收购估计基础价款23.84亿元,这宗交易已接近完成。

在融资方面,万科也在加快向项目制融资的步伐。上周,万科与招商银行等头部金融机构签订协议,获得200亿银团贷款,抵押物为万科旗下万纬物流股权,目前已到账100亿元。

伴随资产转让以及融资加快的节奏,万科短期的安全阈值提高了些许,并已经反映在了股债价格上。万科目前境内债已经基本反弹至85元上下,说明市场对之信心增强;而股价也基本收复今年以来的跌幅,一个月内涨幅超过90%,市值重回千亿之上。

近期,房地产行业利好政策频出,这些都被认为有利于带动市场销售的回暖。在此作用下,万科作为头部房企也有望受益。多重正向因素在酝酿催化,万科渡过难关可期。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作者:吴抒颖

原标题:万科逐渐靠岸:22.35亿底价出让超总地块,非主业“做减法”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9日电 据世界斯诺克巡回赛官方消息,经过世界职业比利与斯诺克斯诺克协会(简称WPBSA)体育廉洁部门的详细调查,WPBSA决定10名斯诺克球员因被指控涉嫌违反世界台协行为准则而需出庭答辩。

  中国逐步建立完善政府有力主导、企业积极参与、市场有效调节的体制机制,更好激发全社会参与绿色发展的积极性。创新和完善节水节能、污水垃圾处理、大气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50余项税费优惠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支持促进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制度,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水流、耕地等领域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在科学合理控制总量的前提下,建立用水权、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和交易制度,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和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生态环境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形成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截至2021年末,中国本外币绿色信贷余额15.9万亿元,绿色债券存量余额超过1.1万亿元,规模均居全球前列。

只有荒凉的沙漠 没有荒凉的人生

  “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场根本性转变,即从一个相对可预测的世界转向一个更加脆弱的世界。”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担忧的:2023年,全球经济会好吗?

  中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推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以强化区域协作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经济发展既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也实现了质的稳步提升,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应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引导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继续推广研究生长期派驻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解决科研和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

陈耀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