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19 13:10:36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新质生产力不仅蕴含在特定的高新技术行业内,而且广泛包含于通过新技术创造新的物质生产过程与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过程之中。因此,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赋能。

  将新质生产力嵌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过程。坚实稳固的农业基础,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支撑。因此,应在守好耕地“命根子”、攥紧民族种子“芯片”的基础上,根据区域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并结合市场有效需求,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构建起动力充足、活力充沛的农业现代化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在塑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过程中,促使农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农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之下,将不断实现生产管理精准化、质量追溯全程化、市场销售网络化的深刻变革,由此将带来农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持续迭代、规模扩散与动态优化。

  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乡村全面振兴蕴含着乡村文化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文化全面振兴,一方面,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促使新质生产力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推动我国乡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根 植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民间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等文化项目,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同时,有利于促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生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中,要探索新质生产力作用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技术、新领域,在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外,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多能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质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将促使绿色生产力的跃升,助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一条千字左右提案背后,是准确把握问题关键的能力。每个富有操作性的“实招”,都离不开深入思考、仔细研判、科学预测。回首过去十年参政议政路,甘时勇认为,政协委员一定要“说得对”,想要“说得对”必须要深入调研。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委员要实事求是,扎实调研、务实提案。这些年来,不仅重庆市政协组织的每一次调研他都会参加,日常他也会自发开展一些调研。

  此外,山西法院创新“黑财清底”举措,财产刑追缴、没收违法所得执行到位金额306.15亿元,位列全国法院第一。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海南要在2025年前适时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冯飞说,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关键之年,海南将紧盯自贸港封关运作目标,加快封关运作软硬件设施建设,充分开展压力测试,适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在压力测试的过程当中,与香港的合作非常重要。

  在徐晓亮看来,上海的历史文化、数字创意、时尚品牌、设计IP等数字资产尚未发挥出相应优势。行业亟需“元宇宙”技术和应用的统一标准,以推动“元宇宙”产业的更快发展。从应用端来看,上海缺乏能推动“元宇宙”普及的“重量级”应用型企业; “元宇宙”人才存在缺口。针对“元宇宙”新赛道的支持政策尚未细化,他建议完善相应的项目补贴、基金配套、资金奖励等 。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14/2008353133.jpg" alt="" />

  胡文容最后说,让我们在中共上海市委领导下,努力创造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人民政协新业绩,为谱写上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潘莹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