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领袖|一幅字里的家风传承

来源: 南方网
2024-05-13 02:48:05

  推近,定格。

  一张拍摄于1999年3月的照片记录下这个家风传承的故事——

  习近平的母亲齐心曾完整誊抄了一则自明代流传至今的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这则官箴最早出自明初学者曹端之口,后来明朝官员年富对其词句稍作改动。它的意思是:下属敬畏我,不在于我严厉而在于我廉洁;百姓信服我,不在于我有才干而在于我办事公正。公正则百姓不敢欺蒙,廉洁则下属不敢轻慢。处事公正才能明辨是非,做人廉洁才能树立威信。

  三十六字,字字警策,告诫人们为官要公正无私、清廉自持。

  这一幅字,字迹娟秀,更映照出优良的家风传承。

  1953年6月,习近平出生在一个十分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革命家庭。他的母亲说,最使父母操心的就是子女的成长,“如果子女出了问题,那对父母来讲是推卸不了的责任”。

  习近平小时候常常和弟弟一起穿姐姐们穿过的衣服、鞋子。不到十六岁,习近平离家赴陕北插队,母亲齐心给他做了床褥子,褥子上五颜六色的布块是她用家里的旧衣服裁剪后拼接成的。到正定工作,习近平仍在用这床褥子,他说“我对它相当有感情”。

  在习近平走上领导岗位后,母亲齐心专门开家庭会,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习近平工作的领域从事经商活动。2001年,因为工作忙碌,习近平缺席了父亲88岁寿宴,这一年的春节也没回家陪伴父母。看到儿子全身心投入工作,齐心反而感到欣慰。她对习近平说:“只要你把工作做好了,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大的孝心。”

  齐心重言传更重身教,多年来始终保持着简朴的生活习惯。工作单位离家远,和家人总是聚少离多,她从未考虑过利用丈夫的关系调换工作。在习仲勋身边工作了20年的张志功说,齐心“在生活上从不表现特殊,在工作上也不甘于落后”。

  一个个故事,正是这个革命家庭对“公”与“廉”的生动诠释。

  岁月流转。从听母亲讲精忠报国故事的孩童,到梁家河乡亲们眼中“吃苦耐劳的好后生”,从福建人民口中的“百姓省长”,到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奋力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领路人,习近平始终牢记父母的教导。

  他常说,为人民服务,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的本色,我们必须保持这个本色。

  在家风的熏陶下,习近平生活得十分简朴,穿衣吃饭概不讲究。近年来,他多次就“舌尖上的浪费”作出批示,要求开展“光盘行动”。2018年一次“到团组”,习近平语重心长地说,勤俭节约的习惯应该保留下去,“我家里到现在啊,盛在碗里的,一个饭粒都不能丢了”。

  和父母一样,习近平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为女儿取名明泽,就是希望她“清清白白做人,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母亲齐心誊抄的《官箴》之句,习近平铭记在心。他还曾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引用这则官箴,谆谆告诫全党同志“公生明,廉生威”。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后,习近平将作风建设摆到“关系民心向背,决定着党的群众基础”的高度,以上率下,激浊扬清。这些年,中央政治局每年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今年初,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提出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纪律处分条例为契机,在全党开展一次集中性纪律教育。当下,党纪学习教育正如火如荼开展,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习近平从父母身上汲取力量,努力做一个纯粹的、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曾连续12年资助一个贫困生圆“读书梦”,还先后8次看望、5次回信,给予这名学生支持鼓励。在宁德工作时,他“三进下党”,拍板为乡里修公路、建水电站。任总书记后,他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直接驻到村里,“一对一”开展扶贫,引领中国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

  一个个故事,照见革命家庭的家风传承。

  习近平念兹在兹,“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总监制丨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丨王敬东

  主 编丨李璇

  编 辑丨蔡纯琳

  视 觉丨郝凤林

  校 对丨李丹 鲁杨 毛长志 梁雅琴

  出 品丨中央广 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据《韩民族日报》报道,在2021年的这次研讨会上,部分韩国学者认为,韩国网络空间中显露出的“厌华”情绪大体上是基于认为“中国怀有侵略韩国的野心”而形成的危机感和不安感。

  不过,由于新冠病毒已应该多轮变异,现在推荐接种的疫苗也发生新变化。金冬雁表示,国家在新冠疫苗研发及管理方面,一定要开发和批准优质的mRNA疫苗和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新一代疫苗。他建议,此后接种新冠疫苗应该首选鼻喷疫苗或针对奥密克戎毒株的疫苗,或二价mRNA疫苗。

  联系此前军事专家的分析表示,这一信息震慑的是“台独”分裂势力,敲打的是外部干涉势力,人民海军已成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海上钢铁长城。(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郭媛丹)

  中韩两国地缘相近、文化相亲,但近几年韩国和一些国际机构的民调却显示,韩国民间的对华认知偏差严重,特别是在全球主要国家中,韩国是唯一一个年轻人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比前几代人更多的国家。长期关注中韩关系的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视中国为威胁”是韩国民间对华认知中最核心的部分,影响和左右着其他认知。综合首尔大学统一和平研究院从2007年开始实施的民调结果来看,认为“中国对朝鲜半岛和平构成威胁”的受访者总体上呈现增加趋势。从2008年到2022年,认为“中国是威胁”的比例从14.6%上升到了44%。

  “住院部的楼上面好多人在呼救,有人在大喊,有人在窗户外边坐着,也有人拿着毛巾示意这里有人。”季女士称,当时浓烟特别大,有人把病人推到窗边试图转移,但可能因为楼层过高不知道该怎么办。

  詹德斌认为,尽管政治制度不同,但中韩在历史和文化方面的共性仍非常多。目前民间出现的“共性越多、矛盾越大”的奇怪现象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瞬间。随着后疫情时代的来临,中韩民间交流也将出现新的面貌。权起植也表示,随着韩中交流逐渐增加,韩国青年对中国的负面认知将会减少。

郑昱顺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