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醒:防范“套路运”“套路贷”等各类形式诱骗贷款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5-30 11:12:59

  中新网5月29日电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关于防范“套路运”“套路贷”等各类形式诱骗贷款的风险提示。

  近期,有诈骗团伙虚假宣传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借助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心理,在网上发布“高薪招聘”“实习”等虚假信息,如成立空壳货运公司,用精编的话术诱导应聘司机申请贷款购车“入职”或缴纳加盟费,应聘司机提车后却遭遇接活难、退车难、退款难,最终未获得预期收入却背负大额债务。类似骗局还有假借招聘之名诱骗求职者以职位需要、培训费、材料费、保证金等名目收取各类费用,甚至诱导求职者通过贷款平台贷款支付相关费用。在此提醒包括求职者在内的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审慎决定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信息发布平台、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多方面途径对招聘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拒绝各类广告话术诱惑,对超出合理范围的高薪酬待遇、高回报承诺、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等保持警惕。审慎评估自身还贷能力,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决定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

  三是办理贷款前要确认贷款机构是否具备放贷资质。银行保险机构应具备金融监管部门发放的相关许可证,消费者可通过金融监管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系统查询相关许可证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应具备地方金融管理机构发放的经营许可证或者认可的业务资质,且在经依法批准的区域范围内开展业务。消费者应关注相关机构金融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明确的业务范围,避免从不具备放贷资质的机构办理贷款或者具备资质的机构超经营范围办理贷款。在接到金融机构信贷审核电话时,如实回答问题,避免在他人诱导下提供不实信息。

  四是使用互联网网站、应用程序、小程序及其他线上平台时应谨慎操作。使用互联网平台贷款时应认真阅读页面上的提示内容,明确相关法律后果,审慎进行人脸识别或电子签名。在使用电子平台购物或进行其他操作时,留意默认勾选选项,不轻易勾选“领取保障”“自动续费”等选项,避免因为一时大意而开通平台关联的贷款业务。

  五是警惕“免费”“零首 付”“限时”等营销词汇和宣传套路。注意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警惕不当诱导,拒绝过度负债,培养理性消费观念。贷款合同签订后,应当珍惜个人信用,按时依约还款。

  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助力下,川渝两地企业开拓市场,获得了更多订单。2022年,重庆本地通用动力机械企业海外订单增量明显,重庆大江动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运量同比增长均超80%。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两岸同胞共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千载难逢、不容错过。两岸同胞要秉持民族大义,担负历史责任,共护台海和平稳定,共享祖国强盛荣光。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和衷共济、同心同行,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

  2022年极不平凡、极不寻常、极不容易。面对持续三年的疫情冲击和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运筹帷幄,科学有效防控疫情,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为新征程上创造新辉煌提供了科学指引、增强了发展信心、积聚了澎湃动能。

  论坛还邀请到了来自中国、埃及、土耳其、蒙古、伊朗、亚美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工商界代表及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非发展基金、德国汉堡港口与物流公司、哈萨克斯坦国家投资公司等企业界代表分享了成功经验、发展前景与机遇。

 <strong> 从沿海到内陆、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美人鱼逆势而上</strong>

吴宛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