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践行大食物观

来源: 新浪财经
2024-05-31 12:11:47

  民以食为天,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其中,因地制宜,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是践行大食物观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向森林要食物,依山而居开发“森林粮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巨大的人类食物宝库。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24.02%,拥有8000多种木本植物,提供了丰富多元的森林食品。要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发 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确保“适地适种、适地适养”,实现“绿富双赢”。同时,探索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及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延长木本粮油产业链,做优做强特色果品、林源饲料等产业,形成“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林下生产经营格局,建设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和经济林生产基地,培育特色经济林产业集群,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傍水而栖打造“水上粮仓”。我国江河湖海宜渔水域面积广阔,2023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00万吨,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要大力发展大水面渔业、深远海养殖业和远洋渔业,不断开拓新的水产养殖空间;坚持“一水一策”,因地制宜建立养殖技术和模式,在科学防控前提下,开展江河湖库的网箱养殖及深远海集约化养殖;构建国家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通过培育优质水产品种、提升养殖技术等措施,合理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增加高品质水产品供给。同时,打造良种良养良销全产业链,建立完善“种业高地+基地+农户”运行体制,强化水产品冷链物流建设,加快发展新型渔业经济,全方位挖掘水生食物供给潜力。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编辑朱德泉建议,山东应基于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探索创立数字生活世界,合理规划开发数字齐长城周边的数字土地,建设数字文化创意园区,吸引全球“元宇宙”玩家免费入住,竞相开发设计各类数字建筑、数字展览及风云际会的游戏场景。“通过为他们打造可交易能升值的价值体系,实现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新消费,推动数字文旅向纵深发展。”

  该项目建筑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与海螺”:建筑外观优美动感,表皮仿佛波光粼粼的海面,体现了浪漫之都大连的滨海文化特征;螺旋上升的曲线来自海螺,寓意足球名城大连踏浪前行、拼搏向上的城市精神。

  2020年6月,哈尔滨供电公司电缆隧道综合监控平台正式投入使用,成为电缆隧道智能监测的“智慧大脑”。

  冯官伟建议,安徽各级政府要科学把控海外抢单的节奏,注重把握区域、行业平衡,对政府和企业的海外抢单进行综合性评估,对低层次、高消耗、低产值的行业实行清单管理,鼓励高科技类产品和服务拓展海外市场。

  吉林省省长韩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介绍,过去五年,吉林省率先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模式”等保护性耕作面积居全国第一、五年增长5倍。建成高标准农田4330万亩、五年增长60.4%。

  从这个角度而言,民族主义实质是对本民族国家地位与利益进行关切的思想状况、理论学说和政治行动。与被贴上邪恶标签的种族主义不同,在民族主义性质判定上人们存在着一些争议。尽管从学界到大众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从负面去评价民族主义,但依然有不少学者坚持认为民族主义是一个中性概念。

蒋维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