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过端午 遵习俗也著新意

来源: 格隆汇
2024-06-10 18:59:39

  中新社北京6月10日电 (记者 门睿)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又到端午时节,海内外华侨华人遵循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撞鸭蛋,在共享传统文化记忆的同时,创造着新的文化印记。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意大利青龙龙舟俱乐部的85名队员近来加紧练习,为即将到来的龙舟比赛做准备。“我们将在阿诺河‘主场迎战’来自西班牙、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华侨华人龙舟队。”意大利青龙龙舟俱乐部队长邓建义在连线中告诉中新社记者,龙舟比赛结束后,还将在河畔设置展示摊位,向前来观赛的当地观众介绍端午文化和中华美食。

  “龙舟运动在海外十分受欢迎,很多欧洲国家会定期举办龙舟比赛。”邓建义表示,中华传统龙舟具有明显的文化属性,不同地区的龙舟地方特色鲜明,相比之下,海外龙舟运动竞技色彩更浓厚。“尽管在形式和规模上有所不同,但中外龙舟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一致的,那就是团队合作、拼搏进取。”邓建义说。

  端午节前两天,邓建义给队员们分发了粽子、鸡蛋、鸭蛋等端午节食品。“按照习俗,我们给小孩子准备了鸭蛋玩‘撞蛋’,他们每个人都斗志满满。”邓建义介绍说,今年的龙舟比赛中,“侨二代”“侨三代”青少年们将组成“小青龙队”参赛,“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龙舟比赛,名次如何不是最重要的,希望这些从小在国外长大的孩子们能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氛围,把这些文化传承、延续下去”。

  “与往年一样,今年端午节,我们组织艺术团团员和孩子们一起包粽子,让孩子们由浅入深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悉尼华星艺术团团长余俊武告诉记者,考虑到孩子们对端午文化已有一定了解,端午节前夕,悉尼华星艺术团朗诵艺术团团长丹青带领孩子们前往悉尼当地社区,作为“小记者”采访社区居民,讲解有关端午节的小知识。“我们希望用这种比较新颖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也让当地民众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余俊武说。

  今年是马来西亚华人温贵新在中国生活的第16个年头,每到端午时节,最让他念念不忘的就是家乡的娘惹粽。温贵新告诉记者,娘惹粽是娘惹峇峇族群在中华饮食习惯基础上融合南洋风味做出的特色美食,其制作工艺繁琐,“馅料里有板栗、红葱头、梅头肉、花菇等食材,除粽叶外,还会用香兰叶包裹,最有特色的还是用蝶豆花染成的蓝色糯米和用各类香料调制的独特风味。”

  为在中国吃上正宗的娘惹粽,几年前,温贵新找到一位马来西亚华人“老乡”,向其外婆学习了这门手艺。“如今会做正宗娘惹菜、娘惹粽的人越来越少,我们想将这些传统娘惹文化传承下来。”3年前的端午,温贵新将经过试吃的娘惹粽推向中国市场,得到食客认可,销售量连年增加。

  “马来西亚华人吃粽子时喜欢吃辣,所以我们也给娘惹粽配上了马来西亚虾米叁巴酱,两样配着吃,最地道。”温贵新表示,端午节是华侨华人共同的文化传统,近些年娘惹粽逐渐走上中国人的餐桌,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知道了南 洋娘惹文化,也为人们的端午节消费提供了新的选择。(完)

  跟紧张的黄志华截然不同,马上要参加巡游活动了,这些小队员们显得很兴奋,嘴上说笑,但拿起装备,一个个稚嫩的身影顿时起范儿。这段时间,学校早就放假,本该在放寒假的他们有时甚至直接在路边操练,只为给巡游时练练胆。

  当天的招聘会,刚刚签约的服装厂计划首批招50到100人,收到的求职登记,共有90份,厂家会一一挑选,再电话对接。接下来,扶新镇还将继续进村入户、线上线下,展开招聘活动。

  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下行,通胀水平处于高位,主要经济体出现衰退的风险上升。世界银行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1.7%,较去年6月的预测下调1.3个百分点,为近30年来第三低水平。从国内看,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特别是在过去三年疫情的反复冲击下,大量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资产负债表受损,生产经营面临困难;居民家庭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更趋谨慎。我们既要充分估计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各方面应对准备,更要看到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恢复的有利因素进一步增多,一定能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同样是在临清,魏湾镇李圈村的藕农们正在坑塘里忙碌着刨“金”。一根根莲藕挣脱出泥泞,在高压水的冲刷下,露出“胖乎乎”的身影。“我每年都跟着合作社挖藕,一天能挖50斤左右”。村民李文昌说。

  电影《满江红》通过“悬疑+喜剧”手法讲述一群小人物忠肝义胆的人生抉择,进而引出岳飞名篇《满江红》。影片在快节奏、强反转的悬疑故事中恰当融入喜剧元素,传达舍生取义、铲奸除恶的精神,较好地平衡了商业性和艺术表达,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导演张艺谋表示,希望在这个故事里寓教于乐,让电影传递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一种感悟,以及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家国情怀。

  “这里是桃江县2022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的粪肥还田万亩示范区,今天搞的是沼液喷洒作业,为种粮大户即将开始的春耕备肥。”上述公司绿色种养循环农业项目部一组组长刘平介绍,他们项目部在武潭、鲊埠、三堂街、修山4个乡镇实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实施面积有38080亩,按照每亩1.5立方沼液的标准,以村为单位,实行整村粪肥还田。

谢颖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