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号升格”为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活赋能

来源: 环京津网
2024-06-22 06:16:48

  【光明时评】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通知》,针对互联网络信号这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战略资源要素,谋划推进其能级服务的“升格问题”,提出实现移动网络(4G和5G)信号显著增强,移动用户端到端业务感知明显提升,资源要素保障更加有力,监测评估能力持续增强,为广大用户提供信号好、体验优、能力强的高品质网络服务。可以说,升格后的网络信号,将会以全新的“满格状态”,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享有美好生活有效赋能。

  在当今信息网络时代,“倚网而生”是整个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运行状态,也是一大标志性特征。数字化形态的网络信号,作为信息数据传输的载体,在网络空间里可谓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数据显示,我国网民已突破10.79亿人,超3/4人口“触网”。人们大多数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场景,都依赖互联网的有效覆盖,都离不开网络信号传输的基础支持。网络信息数据,成为助力时代发展前行的战略资源要素,而承载信息数据传输功能的互联网,则构成支撑保障国家经济社会运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者,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不仅已经深度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之中,与它相伴偕行,而且还将全面而持续地为其助力和赋能。

  “信号升格”将有效助力数字化转型的铺展。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演进,首先起步于由实体转换为虚拟的数字化转型,继之再与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前行态势相融合,从而在经济社会运行和人们日常生活等层面,形成种种虚实相依、虚实相容和虚实并进的时代发展样貌。近年来,我国的数字化转型成就斐然,其在数字经济、数字政务、数字社会、数字文化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不容否认,在相对偏远的一些地区,仍存在网络信号未能有效覆盖的情况;在城市里的地铁、商场、学校等人员密集之处,也还有网络信号质量欠佳、相关服务受到影响制约的缺憾。为此,“信号升格”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就在于聚焦重点场景,加快推进移动网络深度覆盖,提升网络质量,优化用户感知,向个人用户和行业用户提供高质量移动网络使用体验。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消除那些“数字化盲区”,有效解决网络覆盖和数字信号“从无到有”的问题;另一方面,则还要进一步提升网络信号的能级,有效解决网络覆盖和数字信号“从有到优”的问题。

  “信号升格”将有效助推优质化服务的提供。直观来看,“信号升格”意味着硬件设备的充分配置和运行性能的巨大跃升,进而言之,“信号升格”还意味着,基于软件的更新换代与优化升级,以及凭借与之相应的制度完善与流程再造,全新优质的信息网络服务会源源不断地得以生成,提供给个人或机构,融汇于经济社会运行。“信号升格”的行动目标,不单单局限于要在技术意义上实现网络信号本身的能级升格,还意味着进一步实现服务、保障以及感知与体验等多层面、多维度的运行升格。这些“升格事项”本身,会与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实现对接,转化为各类优质服务。

  “信号升格”将有效助益高品质生活的享有。设施设备层面的优化改进、功能扩展,使得信息数据传输有了覆盖面更广、传输性能更稳定、传输效果更迅捷的网络和通道。这种优势显现在人们所能获得和享有的各类信息网络服务层面,就在于这些服务能不断得以优化细化,并实现深度融合,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与可能,享有数字化带来的种种便利,享有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信息网络服务,享有更为多样的美好生活体验。这次“信号升格”专项行动,即优先选取政务中心、文旅景区、医疗机构、高等学校、交通枢纽、城市地铁、公路铁路水路、重点商超等,作为“重点场景”,通过加快弥补网络覆盖和业务服务方面的薄弱环节,为个人及行业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移动网络使用体验。

  受此次连续降雨影响较大的驻马店市在5月26日举办“三夏”生产专题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年驻马店市夏粮播种面积1173万亩,比上年增加1.27万亩,其中小麦1171.4万亩,比上年增加3.1万亩。通过预产分析,今年小麦亩穗数、穗粒数较上年略增,千粒重略减,单产、总产较去年均有所增加,夏粮丰收在望。

  同时,南宁慧泊停车公司“可结合车辆泊入点的情况,对被执行人的行动路线进行分析,青秀区法院可据此缩小被执行人查找范围,实现高质量查控联动,减少执行成本与资源消耗,提升执行质效”。

  此前,当地时间6月5日上午,中国驻洪都拉斯使馆开馆仪式已在洪首都特古西加尔巴举行,洪方多名政要高规格出席。双方互开使馆,进一步推动双边关系强劲发展。

  《中国企业家》:过去十多年,你一直在关注中国的人口问题,也冲在反思和影响人口政策的第一线。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人口研究产生兴趣的?有什么契机?

  《中国企业家》:最近两年,你提出了很多鼓励生育的具体措施,例如现金和税收补贴、房贷补贴等,引发了不少公众讨论。但也有一些人很反感,你关注到这些声音吗?有没有收到一些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反馈?

  应急管理大学未来将培养怎样的人才?目前,国内普通高等院校培养的应急人才主要面向四类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安全事件。

崔佩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