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龙舟巴西上水 端午寄乡情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11 08:41:05

  中新社圣保罗6月9日电 题:中华传统龙舟巴西上水 端午寄乡情

  中新社记 者 林春茵

  “桨拿起来,明明是在水深面广的巴西水库,我却好像回到了弯弯曲曲的、几百条船拥拥挤挤往前冲的温瑞塘河。”浙江温州籍旅巴侨胞冯寿林9日在巴西圣保罗对记者如是说。

  当天水库风平浪静。三艘由巴西瑞安商会自“龙舟之乡”中国浙江瑞安购得的中华传统龙舟,依循端午龙舟上水古制,点睛披红,擂鼓起龙,踏一路红毯直达码头,金身红鳞,昂然出水。

  作为将中华传统龙舟首度带到巴西的主推手,巴西瑞安商会会长娄建权对记者表示,巴西距离中国很远,侨胞外出打拼不易,最有家乡味、最聚家乡情的龙舟最能慰藉乡情。

  去年,巴西侨界首度组织龙舟体验活动,并号召筹建巴西传统龙舟队。曾在家乡划龙舟15年的冯寿林感慨道,“DNA动了”。

  “(家乡)年年龙舟赛,五六百条龙舟齐聚老家温瑞塘河,我对这些有点懂,也比较热爱。”冯寿林告诉记者,2008年他去乡来到巴西,在圣保罗25街经营杂货,已有16年。

  这一年间,巴西瑞安商会出资数十万元人民币组建龙舟俱乐部。冯寿林领衔出征,担任瑞安龙舟俱乐部“总教头”。从选购龙舟到训练划手,再到担纲“女神”队“有安全感”的舵手,他带出两男一女三支队伍。

  龙舟上水,鼓锣齐动,桨片翻腾,水逐浪飞,岸上呐喊声、喝彩声震天。旅巴侨胞们在船头插上中巴两国国旗,蛟龙飙动,旗帜猎猎,更是鼓舞士气。

  在现场,冯寿林指导划手们龙舟桡法,“听锣听鼓看指挥,不论力气大小,齐了船才走。以身带手,如果只靠手,一划就酥掉了。”

  冯寿林说,划手讲究团结整齐、不轻言放弃,在背井离乡的南美,侨胞们互相强调这一点,又往往别有感受。

  “即使远在南美,我们温州乡亲龙舟情结从没断过。”冯寿林告诉记者,阿根廷、智利侨胞也从国内订制传统龙舟,一是抱守传统,除船体是玻璃钢外,龙头仍采用古制的木雕,二是国内工业发达,船体、桨板工艺非常精湛,“桨轻灵活,重只有2两左右,全世界都来抢订单”。

  作为中国龙舟名城,温州去年承办了亚运会龙舟比赛项目,瑞安也在今年重拾民间龙舟竞渡。今年温州全域1300多艘龙舟上水,将近一半在瑞安。

  巴西瑞安商会秘书长葛海勇正好返乡亲历了这一盛景。“可能有10万人全情投入,几百条船竞渡,好震撼。这三艘龙舟万里迢迢来到巴西,一定会点燃旅巴侨胞的血脉。”

  晚会还特别邀请全球杰出华侨华人同胞、海外建设者代表、华裔青年代表来到现场,向世界分享自己2022年的收获和对2023年的期许,将他们的喜悦和幸福传递给全世界。此外,非洲尼日利亚华星艺术团将通过视频连线送上新年祝福。

  (作者:王昕,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

  旅行社同样面临人才短缺问题。众信旅游方面表示,确实有一定人员调整,但核心岗位人员还在,基本能满足恢复初期市场对人员的需求。

  宋元话本是诉诸听觉为主的感官艺术形式,人物情节类型化和叙述套语等口头文学特色,使儿童妇女和不识字者也可以“闻而如见之”。所谓闻而如见之,首先是有鲜明的形象性和戏剧化情节。拟话本是由文人写作,供给个人阅读的文本,在脱离“听——说”艺术的过程中,小说作者掌握了更多自主权力,可以使作品在思想意蕴、个人风格的深刻与独立方面走得更远。但“读——写”模式的深度文人化,却限制了作品在普通读者中的普及性和号召力。像李渔这样靠卖文糊口的作家,关心的是市场和生计。在明清,戏曲是拥有最多受众,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在勾栏瓦舍之中,“说话”和戏曲都是现场表演的技艺,李渔将小说称为“无声戏”,标榜小说的大众性,在某种程度上使拟话本又回到大众化传播的层面。在以小说为消遣娱乐的本质上,李渔的小说更接近宋元说书,而非告诫连篇的文人拟话本。

  受冷空气大风影响,16日白天至18日,新疆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中西部、青海东部、宁夏大部、陕西中北部、华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局地有沙尘暴。中央气象台1月16日06时继续发布沙尘天气预报。

  2023年,碳酸锂价格若能回归到合理区间,谁将从中受益?

陈伟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