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受热捧,专家警示“债牛”风险

来源: 扬子晚报
2024-06-15 13:47:28

  6月14日,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迎来首次发行。财政部当天招标发行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三期)(50年期),本期发行总额为350亿元,票面利率通过竞争性招标后仅为2.53%,反映出市场对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追捧。近期发行的特别国债由于具备收益率高于存款、流动性较强、风险相对较小等特点,受到机构、个人投资者热捧。专家提醒,此轮债券“牛市”行情与债券利率下行有很大关系,但这种高收益不具备可持续性,需警惕高位“接盘”风险。

  今年以来,部分债券型基金(以下简称“债基”)投资回报率上升,一些产品年化收益率甚至超过了10%,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目光。通过购买理财等渠道,居民和企业的存款大量流向债市。Wind数据显示,1—5月债基资产规模增加了4921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732亿元。

  债基“牛市”的背后,隐藏着不小的投资风险。近期,人民银行多次就长期国债收益率偏低与居民购买特别国债公开发声,提醒投资者关注相关风险。

  部分国际投行如麦格理集团也提醒,中国债券市场需要汲取美国硅谷银行危机的教训,投资者大量持有长期美债,在利率方向和水平变化后会暴露重大风险。

  债基投资收益一方面来自持有债券期间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则来自债券价格变动产生的资本利得。据业内人士介绍,债券利率与价格负相关,利率走低,价格就会升高。持有债券的久期也会影响债基投资收益。简单来说,久期放大后,债券价格变动与债券利率变动的倍数关系也会放大。从这个意义上看,久期实际上有倍数或杠杆效应。例如,在利率同样下降1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久期3年的债券价格会上涨3%,而久期8年的债券价格则会上涨8%。

  当前,债基追求高收益的策略主要是拉长久期。受“资产荒”影响,近期一些机构投资者找不到收益较好的资产,尤其是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后,更加凸显债券基金的比价优势。这些机构投资者更多依靠拉长债 券久期来追求高收益,实际上也是在“冒险”赚钱,博弈市场利率还会走低。

  通常在利率下行阶段,债券价格上涨,大量资金涌入债市,加剧了债券供求失衡,利率进一步下行,价格继续上涨,形成正反馈效应;反过来,利率回升时也会有负反馈效应。为此,业内专家提醒,长债收益率不会持续处于低位,投资者在债市高位接盘,未来遭受投资损失的风险很大。

  回顾2019年至2020年间的债市行情,10年期国债收益率曾在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半年间下降了近80个基点,之后又在2020年5月至11月回升了80个基点左右。

  若投资者在利率低点也就是价格高位买入,持有到2020年11月卖出,半年将亏损6%左右,折算为年化收益率就亏损10%以上。当时,债券基金也曾出现大面积亏损,投资者大幅赎回又加剧了市场的继续下行,并进一步放大亏损。

  “综合来看,久期对债基投资收益的倍数效应是双向的。未来若债券利率回升,久期越长,债基产品资本利得收益也会成倍下降,风险相应加大。对债基产品收益率数据要理性看待。”业内人士强调,通常市场宣传的收益率是年化收益率,根据一段时间的实际收益率折算而成,是动态变化的。

  举例来说,若过去一月某债基产品净值由1元增长至1.01元,意味着该产品当月收益率为1%,折成年化收益率可高达12%。但对于债券基金来说,月度收益率1%已经属于高收益,很难指望每个月的收益率都有此水平。即便后续市场保持平稳运行,一年的实际收益率也远远达不到10%以上的预期收益率;反而是出现潜在亏损风险的概率在加大。

  张旭提醒,当前的债券市场和2022年第四季度调整之前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也许,此时投资者更需关注债券类资产的价格波动风险,守护好“钱袋子”。

责任编辑:江钰涵

  “2022年两次调整中,共性是中小行调整动力不足,最终都是大行率先发起,并非所有中小行都有所跟进。因此近期市场上存款利率的下调预计是中小行针对9月的补降。”中泰证券戴志锋团队表示。

  近几年频繁的沙尘暴天气,是否意味着我们进入了沙尘活跃期?对此,受访专家们表示还无法给出准确判断。“气候系统里面有个周期性的变化,但是这种周期性的变化现在实际上并不是特别清楚,基于几年的短期情况,很难判断出趋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吴成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易炼红指出,在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迅速兴起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热潮之际,我们到江苏、上海学习考察、共话合作。这是一次务实之旅、学习之旅、取经之旅,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萌发与实践的不凡历程,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的真理伟力、人格魅力,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国情和党性教育、思想和灵魂触动,更加坚定了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念。要第一时间就地消化、持续深化、加快转化这次学习考察成果,学习苏沪高质量发展之长、走好浙江现代化先行之路,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强使命自觉、更宽战略视野、更好精神状态推动浙江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3月28日至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率调研组赴湖南开展实地调研。4月11日至12日,丁仲礼率调研组在山西调研。4月12日至13日,丁仲礼率队赴贵州省毕节市调研民盟对口帮扶工作。

  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蒙古国南戈壁北部是一个草原带,受全球气候变化及当地经济开发活动的影响比较大。他实地调研发现,这些区域草原退化非常明显,荒漠化重心有北移倾向,增加了蒙古国的沙尘源地,这是一个新的问题。

  举例来说,韩国主流媒体大约从2002年初开始大量报道中国沙尘暴、雾霾等对韩国空气质量的影响,甚至韩国中小学教材中也有“韩国是中国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内容。在韩国,一些有识之士反驳这一言论反而会遭到媒体的尖锐批评。除环境问题外,经常被炒作的还有“中国食品安全问题”。韩国人爱吃的泡菜很多进口自中国,但一项民调显示,50%以上的韩国人不信任中国农产品的安全性或品质。有相对客观的韩媒澄清说,从中国进口的泡菜很多都是韩国知名企业在中国设厂生产并返销韩国的,炒作中国产泡菜“质量问题”无疑让这些韩企非常尴尬。

孙治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