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蜀道问窟》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 中青网
2024-06-14 16:01:27

  中新网北京6月1 4日电 (记者 高凯)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四川省文物局主办的纪录片《蜀道问窟》专家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

  纪录片《蜀道问窟》围绕石窟营建故事、考古发现、文化遗产保护等主题,寻访千佛崖下金牛古道遗迹,和以剑门关为中心的蜀道遗迹,廓清两千多年前中原入蜀的通道,正是石窟艺术从中原入川的传送带。

  该片展现了广元石窟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最美持莲观音”、长安样式遗存“菩提瑞像”、被称为古代3D艺术的镂空透雕——“牟尼阁”等国内石窟艺术的经典之作。

  与会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先后围绕该纪录片的主题立意、艺术表达、价值取向、创作手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纪录片《蜀道问窟》是广元市发挥独有的文化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创作推出的精品力作,在人文历史纪录片创作中具有独特艺术价值。该纪录片短小精悍、丰富饱满,聚焦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大主题,充分展现了巴蜀文化与广元石窟历史魅力,展示了文物保护工作者高度的责任担当;在艺术特色上,以小切口、小体量讲清了广元石窟的历史地位,通过多种镜头、对比性手法、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富有诗意的解说词,以大量的历史细节营造了历史时空感,呈现了广元石窟的艺术魅力。这部纪录片的成功对于创作者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和文旅IP题材,打造地域特色文化IP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同时,与会专家学者还就纪录片增加故事性、合理安排人物采访、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加强国际交流传播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

  这一古生物化石发现研究的重要成果论文,近日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发表,证明临夏盆地具有欧亚大陆非常连续和丰富的犀牛化石分布,不仅是研究犀牛演化的重要材料,还是划分对比地层关键标志和判断气候环境背景的良好指示。

  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按照统一技术标准建设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为全国预算数据集中汇聚,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技术基础和保障。

  “没有利用好新装备射程更远的优势,坦克分队配置靠前。”

  此外,山西将加力支持太原市、大同市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等市县和区域,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基础设施和产业转型等领域筛选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

  活动期间,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同中日韩合作秘书处举行实习生派遣和接收谅解备忘录签署仪式。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实习生计划自2022年第四季度启动以来,已同中国外交学院、日本东京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早稻田大学、韩国仁川大学、东西大学、釜山外国语大学建立合作关系,首批共12名(线下6名、线上6名)学生将自2月起加入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在5个月时间里同秘书处员工一起工作。(完)

  ■钟 国 本报特约通讯员 赵治国<br />

陈世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