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技能人才这个“慢变量”(人民时评)

来源: 光明网
2024-06-05 08:08:24

  健全农业农村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切实增强高技能人才供给能力和供给质量

  理线、穿针、落针,手指翻飞间,一幅美丽的彝族刺绣逐渐成形。前不久,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乡村工匠技能技艺展示交流区,彝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丁兰英现场制作彝族刺绣,令观众大开眼界。丁兰英8岁开始学刺绣,2014年返乡成立刺绣加工厂,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居家就业、就近就业。在乡村全面振兴主战场,越来越多农民端起“技能碗”,吃上“手艺饭”。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农业农村技能人才主要包括种养技术能手和乡村能工巧匠,是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支撑乡村发展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农业农村技能人才特别是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 设,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技能人才的使用主体是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需要从实际需求出发,搞好有针对性的职业教育。在广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通过学徒制、订单班等方式,面向企业培养急需的技工;在云南,当地推动乡村工匠与知名院校合作,探索建立校地合作机制,共育乡村人才。这些有益探索启示我们,应以涉农职业院校为基础、农业企业为主体、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为补充,加快构建起适合本地区的高技能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农业农村高技能人才,既要瞄准需求,更需要找到载体。比如,一些地区结合产业特色组织开展职业技能比赛,有效带动了紧缺技能人才培养。再比如,农村非遗、传统工艺、特色技艺等领域能工巧匠,是重要的技能人才。有的地方通过支持设立技能工作室、对接引入龙头企业等方式,挖掘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促进了技艺传承,也带动相关产业做大做强。围绕优势传统产业、特色产业,搭平台、创机制、强抓手、建载体,高技能人才将会竞相涌现。

  人才评价是人才发展的“指挥棒”。用好这一“指挥棒”,能引导更多人学习技能、提升技能、使用技能。河北顺平,近年来推行农民职称制度,在全县开展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当地鲜桃种植能手齐金贵在拿到职称证书后,深有感触地说:“专业技术职称评审是对鲜桃种植技术的认可,同时,在评审过程中,也认识到了‘技’无止境,要想种出高品质的鲜桃,在种植管理上还需要不断提高。”加大新职业和职业标准开发力度,完善农业农村职业分类和标准体系,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方能更好使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需求相匹配。

在村里、在家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合肥1月13日电 (记者 赵强 吴兰 张俊)安徽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3日在合肥开幕。在今年安徽两会新闻中心举办的“直通两会”活动上,营商环境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1月8日以来,内地居民申办出入境证件人数共135.1万,较政策实施前增长129.4%。其中普通护照申请35.3万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89.8%;往来港澳台证件签注申请99.8万人,较政策实施前增长147.6%。

  一是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结合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统筹推进水土流失预防保护;二是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落实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聚焦有效管住人为水土流失增量提出的政策措施;三是加快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聚焦服务保障国家重大战略,明确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任务;四是提升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

  何卫东强调,要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各级维护核心、听从指挥的政治自觉,保障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紧紧围绕备战打仗加强监督监察,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肃治理,持续纠治基层“微腐败”,抓细抓常作风建设。要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加强制度建设,深化联动监督,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要坚持以更高更严标准锻造纪检监察铁军,提高政治能力,规范权力运行,切实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

  中国美食也牵动着无数外国留学生的胃。李知海说,除了学校生活,最让她怀念的是复旦大学周边的各种本帮菜饭馆,“韩国这边的本帮菜太少了,已很久没吃本帮菜了,很想念上海的餐厅。”

赖一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