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日报:市场对智能汽车领域的关注度或水涨船高,关注智能汽车ETF、汽车ETF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5-31 09:58:14

  5月30日A股冲高回落,午后下探明显,上证指数收跌0.62%报3091.68点,深证成指跌0.32%报9384.72点,创业板指涨0.11%报1813.15点。量能方面,市场成交额7266.4亿元,仍维持低位。盘面上,军工、电子领涨,周期股回调较多。

  2024年5月24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即“大基金三期”)核准成立,注册资本为3440亿元。5月30日大基金概念依然活跃。

  投资范围看,根据集微网统计,大基金一期的投资主要聚焦于集成电路制造环节,投资分布为制造(67%)、设计(17%)、封测(10%)和装备材料类(6%)。而大基金二期主要聚焦于半导体制造、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游领域,致力于完善半导体行业的重点产业链。

  据SEMI,预测2024年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空间超2100亿元,国产化率空间广阔。大基金加持下,国产替代进程有望显著加速,先进制程扩产占比增加也有望进一步加速国内设备公司市占率提升。可以持续关注集成电路ETF(159546)、半导体设备ETF(159516)和芯片ETF(512760)等相关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消息面上,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首次明确2024-25年节能降碳约束性目标:2024年单位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3.9%左右,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2023年为36.5%)。受消息面影响,周期板块5月30日回调较多.

  《行动方案》部署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用能产品设备节能降碳行动等10方面行动27项任务。

  对于传统领域,梳理如下:

  本次《方案》是对“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的拆解,在能耗强度方面延续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对24-25年的节能降碳任务做出具体规划,从而指导节能降碳的进行,可以说是此前政策的延续。对于上游资源品,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过程中,上游资本开支逐渐削减会带来供给侧的刚性偏紧,从而对上游资源品的景气度有所支撑。

  大国博弈中,能源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国内资源品龙头经过多年发展,具备较为稳健的经营能力与较为稳定的现金流,支撑其高股息、高分红。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上游资源品兼具防御属性,依然值得关注。当前时点,对于前期涨幅积累较多、拥挤度较高的板块可能需要谨慎(如有色金属);资源品中,国际油价回调之后,可适当关注石油ETF(561360),以及可能受益于淡旺季切换的煤炭ETF(515220)。

  5月30日汽车板块也表现不俗, 智能汽车ETF(159889)逆势上涨0.84%,汽车ETF(516110)逆势上涨0.77%。

  消息面,工信部近日规划了1亿个11位公众移动通信网号码专用于车联网业务,并表示后续将按程序向有关基础电信企业核配号码,根据产业发展适时补充码号资源,以此来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和车联网高质量发展。与手机SIM卡联网类似,智能网联汽车依托配置车联网专用号码的物联网卡连接4G/5G网络,可支持车辆与车企后台进行数据通信、车内人员日常上网娱乐以及紧急情况下车内人员救援、道路救援的语音通信等各种功能,保障用户安全的同时,带来丰富的用车体验。工信部此举为智能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此外,特斯拉正进一步推进其FSD系统在中国的落地进程。昨日有媒体报道,一位特斯拉中国员工证实,其车辆的软件更新后,屏幕上出现了“员工FSD Beta 版计划:已注册”的字样,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显示已注册,但该员工的车辆目前尚无法启用任何FSD功能。

  后续可继续关注智能汽车ETF(159889)、汽车ETF(516110)等相关标的。

  特约作者:国泰基金

责任编辑:常福强

  对于MetaERP名称的由来,知情人士表示,早在2020年立项之初就已经提出,是华为内部对ERP替换项目起的代号。“MetaERP立意起于Metadata元数据,基于其灵活可扩展的优点,搭建了元数据多租架构,满足了在数字化时代下,企业业务流程变化快、业态多的场景下,快速响应多变的业务管理需求。比如不同企业对于‘供应商’管理的颗粒度、维度是不同的,元数据架构即可支持低代码/无代码扩展属性。”

  王俊生认为,考虑到美国拜登政府当前的外交政策上,特别是在亚太地区,主要是服务于大国竞争,对中国、对俄罗斯进行战略打压,同时对朝鲜进行威慑、打压,这些做法导致了东北亚地区,冷战格局与阵营对抗的苗头开始出现。显而易见,这不利于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韩国民众对华认知受负面情绪困扰,中韩民间交流该如何走上正常轨道?“对中国持有负面认知的韩国年轻人中,大部分是受韩国媒体和网络的误导。”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告诉《环球时报》驻韩国记者,受疫情影响,过去3年两国民间交流明显减少,韩国人对中国的认知更多依赖媒体和网络,这其中不乏对华歪曲报道。他建议中方能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特别是面对面对话等方式,向韩国青年传递加强两国友好的真正意义,这样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权起植说,各国青年都容易被错误信息误导,但也容易改正错误认识,因此,要对中韩民间交流,特别是青年层面的交流抱有希望。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从2019年起每年都举办韩中友好青年论坛,创造韩中青年对话的机会,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

  如今,北生所又走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王晓东说,北生所二期已经落成,实验室还要继续扩张,后续需要更多资金支持,这些钱从哪儿来,仍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题。“北生所现在是否还承担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重任?它到底是一家什么性质的研究机构?这些都还没有定论。”

  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专家指出,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对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基础研究而言,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功利主义导向,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庄辞说。

  也就是说,改革几年后,越来越多的申请人选择做“需求导向”型项目。2019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接受中科院主管的《国家科学评论》期刊专访时曾表示,他推测,几年后,需求导向的申请数量和资助金额可能会适当提高,“这个估计一方面来自经验,另一方面也因为基金委会加强对需求导向研究的关注⋯⋯如果现在不能通过改革使资助系统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将会失去机遇。”李静海强调。

李奕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