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歌剧《李清照》京城首演带来浓郁宋韵

来源: 澎湃网
2024-06-05 06:15:59

黄网站软件app破解「それでやりまくったの」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孔雀蓝釉陶瓶为何被认定为产于9世纪前后的西亚波斯地区?</strong>qTqPch-qXuNe7KdWnHcC1hZWvpu-民族歌剧《李清照》京城首演带来浓郁宋韵

  中新网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 应妮)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剧中人物慢慢从舞台深处走来,李清照深情地抚着古琴,赵明诚、李格非、青梅、海棠、项羽、卖花郎众人相继向她靠近……20日晚,民族歌剧《李清照》在北京中央歌剧院上演。

  全剧以李清照一生的词作创作为主线,以她生命中几个重要时间节点为剧情发展线索,着力描绘少女李清照从待字闺中的“却把青梅嗅”到芳心暗许的“知否知否”,新嫁娘李清照夫妻相思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到夫妻相隔的“人比黄花瘦”,金兵大肆南侵,中年李清照留下那千古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悲怆情怀,乃至老年李清照独居江南,生命最后的“江山留与后人愁”的通透心境。

  凄美的爱情故事,优雅的宋代诗词,民族歌剧《李清照》不仅是对一位著名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也是对宋韵文化的一次深入挖掘与展现,除了独特的创作角度,浓浓的宋韵弥漫全剧。在剧中,艺术家郑培钦塑造了一位从18岁到71岁的“千古第一女词人”,她表示,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才子,该剧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而从历史角度审视李清照的爱国情怀,则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她的故事曾被无数次搬上舞台,但用歌剧的形式重新塑造一个独特的李清照还是首次。”

  编剧蒋巍、蔡福军选取了李清照青年、中年、晚年时期的重要事件,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呈现出李清照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同时塑造了赵明诚、李格非等一批宋代文化名人的形象,以歌剧艺术反映历史人文风貌。

  观众们还可以看到舞美设计的用心——舞台中央有一汪雨幕,可以根据剧情随时在剧场里“下雨”,诗意浪漫地打造出了一个写意婉约、浓淡相宜的舞台艺术空间。雨幕和水池巧妙地融于舞台中,与演员的表演紧密结合,极大地增强了剧情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雨幕的使用让观众仿佛身处于倾盆大雨之中,增加了戏剧效果。

  该剧以总导演李伯男、导演蒋新光为代表的主创团队,充分融合传统和现代风格,舞台背景将文字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宋韵流动的绘画。

  据悉,民族歌剧《李清照》由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演艺集团(浙江歌舞剧院)联合创演,21日晚还将为首都观众再演出一场。(完)

  数字临时文身

  新年伊始,山东省乐陵市启润轮胎(德州)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人们熟练地操作设备,车间一片忙碌。公司负责人韩孝圣说,几个月前,企业因原材料成本上涨、资金回笼慢等,一度遭遇现金流紧张,“909万元留抵退税款及时到账,帮助我们渡过难关”。

  放眼当今世界,全球经济脆弱、地缘政治紧张、全球治理缺失、南北差异拉大、气变危害加剧、粮食和能源危机叠加、大国金融政策负面外溢显现……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层出不穷,贫困、分裂、动荡有增无减。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两股力量激烈交锋,“世界向何处去”的时代命题亟需答案。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