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深化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

来源: 直播吧
2024-06-07 09:57:21

  中新网安徽宣城6月5日电 (记者 吴兰)持续推进跨界流域协作治理、深化联合跨区域执法监管、构建跨界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近年来,安徽宣城深化跨区域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河湖相通、生态相依,绿色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近年来,长三角区域各城市协同发力,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扎实推进,区域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新成效、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新进展、自然生态系统取得新突破、一体化制度创新取得新成果,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位于安徽东南部的宣城,是安徽唯一与江苏、浙江接壤的城市。近年来,该市积极“融圈进群”,打造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陆续成为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杭州都市圈观察员城市、上海大都市圈成员城市,参与共建“一地六县”、“苏皖合作示范区”等。森林覆盖率59.46%,是全国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所辖7 个县市区实现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覆盖。

  “长三角区域广阔,不同城市生态环境各具特点,基于生态环境要素的流动性特征,以一体化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才能更大力度推进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宣城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毕孟飞介绍说,例如在深化联合跨区域执法监管方面,持续推进跨界环境问题协同治理。2023年,该市与南京市开展宣城-南京联合执法行动,这也是两地环保、农业首次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联合执法;与常州市开展跨省联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处置演练,为宣城首次组织开展跨省应急演练;与无锡市于太极洞风景名胜区及周边区域联合开展边界生态环境执法行动等。

  在构建跨界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广德卢村乡与安吉孝丰镇签订《浙皖两省夏阳溪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实行安徽省首个跨“省、县、乡镇”三级横向生态补偿。郎溪县与溧阳市共同推动洙漕河生态小流域上游青虾养殖塘生态治理,有效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此外,绩溪县荆州乡与临安区岛石镇、广德市邱村镇与溧阳市天目湖镇均建立了跨界小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据介绍,近年来,宣城市积极与南京、杭州等周边城市携手并进,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一体化保护,探索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执法联动,建立健全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截至2024年4月,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PM2.5平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均排名全省第2位,16个国控断面、14个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成为全国第7个“天然氧吧城市”。

  为进一步凝聚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合力,宣城市生态环境局与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6月4日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宣城市与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杭州市、湖州市长三角六市共同发布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宣言,探索不断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建立长效机制,不断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能量”。(完)

  2022年1月-2022年7月:这一阶段,海外煤价高位拉动我国煤价上涨。2022年1月,印尼禁运导致我国进口煤量出现快速下降,2月俄乌局势矛盾激化,海外煤价高涨使得我国煤及褐煤进口量在1-7月累计下降18%左右。海外煤价较高也拉动了我国煤价,2022年1-7月,我国煤价整体在1000元/吨以上高位震荡,2022年3月一度超过1500元/吨。

  刘军表示,历史欠薪问题总体解决情况不错,还有个别俱乐部正在积极处理中,包括有的俱乐部正处于股改过程中。无论是处罚,还是帮助俱乐部与地方政府沟通推动股改,抑或推动投资人解决问题,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帮助球员、教练员、工作人员拿到他们应得的薪水。“我们一直在要求各俱乐部按照相关规定积极推进欠薪清偿工作。”

  2月9日上午,黄陂区木兰乡将军庙村,细雨蒙蒙。层峦叠翠之中,一处老旧门楼隐在一片竹林后,门楼上“塔耳乡”几个字痕迹斑驳、若隐若现。

  顺天市市长卢官圭(音)表示:“2023顺天湾国际园艺博览会将成为应对气候危机、零碳时代最现实的对策”,“此次博览会的目标是通过创新的城市规划创造未来的城市模式”。(完)

  拧开水阀,干净清凉的生活用水从储水罐里喷涌而出,围观的孩子们乐开了花,纷纷嬉水打闹。去年8月,达弄村的清洁水生产站正式投入使用,免费向所有村民开放。“过去村子用水非常困难,只有几位村民家有抽水机,但抽上来的地下水常常泛黄。大多数村民花钱买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达弄村村长乔埃告诉本报记者。

  中国驻法兰克福总领馆领事保护电话:0049-69-69538633

吴惠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