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据看春运 “流动的中国”活力足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16 17:27:54

  央视网消息:2月3日是2024年春运的第九天,各地火车站、机场和客运枢纽客流加大。

  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工作专班数据显示,春运前8天,超15.5亿人次出行。2月2日,也就是春运第八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亿人次,为2024年春运以来跨区域人员流动最多的一天。

  具体来看,2月2日,铁路客运量1213.8万人次,环比增长0.5%;公路人员流动量18519万人次,环比增长1.6%;水路客运量59.4万人次,环比增长6.4%;民航客运量209.8万人次,环比下降0.4%。

  北京 广州 成都等城市客流量逐渐增大

  2月3日是腊月二十四,距离春节还剩不到一周的时间。2月3日,搭乘火车出行的旅客,出行的热门目的地都有哪些?

  从12306预售的票务数据看,客流量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为北京、广州、成都、武汉、重庆、上海、郑州、西安、杭州、长沙,这些城市客流量预计还会进一步增长。

  在对近几天到达人次明显增长的城市梳理中发现,武汉、成都、西安、南昌、郑州、南京、合肥、南宁、贵阳、太原等10个城市上榜,它们大多为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

  南阳 岳阳等城市成为今日热门目的地

  对比在2月3日出发和到达的排名前100个城市,发现南阳、岳阳、安庆、邯郸等24个城市虽然流出的人数不算多,但却成为前100的热门目的地。这些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地方陆续迎来返乡的旅客。

  高速公路迎来第一轮春运高峰

  这两天,2024年春运开始后高速公路迎来第一轮高峰。根据千方科技利用公路流量监测数据的预测,车流量最高的十个路段是:上海市外环高速、北京市五环路、二广高速肇庆段、兰海高速重庆段、许广高速郴州段、沪蓉高速南京段、沪陕高速合肥段、包茂高速桂林段、青兰高速青岛段、杭长高速衢州段。

  今日深圳成为最热门候补票申请城市

  从申请候补车票的数据看,2月3日,广东依然是最热门的候补票申请地,但不同的是,深圳取代广州成为最热门候补票申请城市。在20条热门候补线路中,有12条从深圳出发,且均为跨区域线路,主要目的地是广西、河南、江西、重庆、贵州、湖北、陕西等省份。随着春节临近,跨区域流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春运第一周 跨城出行客流量逐渐上升

  不光是铁路,中国移动梧桐大数据对手机信令的数据分析显示,2024年春运大幕开启后的第一周,借助各种交通工具跨城市出行的客流量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如果把跨城出行的人分成返乡、出游、出差等类型,会发现人们开始了加速返乡的步伐,2024年春运第一周的返乡人数,比前一周增长43.3%。

  排在返乡热门城市第一名的是河南周口,排名前五的城市还有安徽阜阳和江西上饶,以及河南的驻马店和信阳,这些都是外出务工人员的重要来源城市。

  春运前8天 41%机场客座率达到六成以上

  除夕越来越近,乘坐民航出行的人也多了起来。航旅纵横对客座率的分析数据显示,在春运的前8天,有41%的机场客座率达到了六成以上,其中,7个机场的总体客座率超过了八成,不光有北京大兴、上海虹桥这样的大机场,也有往返于黔南荔波、凯里黄平这样的小机场。

  数据显示,南方机场比北方机场更忙碌。在春运前8天的旅客运输量排名前50机场里,有六成位于南方,广州白云机场排名第一。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对《环球时报》表示,不论是所谓“气球事件”“新冠病毒起源”,还是“对俄军援”问题,都是美国对华舆论战新一轮攻势的借口。美国的目的就是企图借此打压中国,破坏中国的影响力。

  浙商证券宏观报告分析称,GDP增长目标为5%左右,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疫情扰动出清、经济参与主体积极性提升、财政不急转弯的背景下,全年GDP增速可以完成预期目标。

  在入境检疫环节,抵达口岸后凭海关健康申报码完成必要通关手续。海关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抽样检测,并对健康申报异常或出现发热等症状人员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阳性者,按照告知书要求进行居家、居所隔离或就医。结果为阴性者,由海关依惯例按照《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法律法规实施常规检疫。健康申报正常且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者,可进入社会面。旅客入境后应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各项要求。

  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的通知也显示,根据新冠疫情形势发展和便利人员往来需要,自南非时间2023年3月1日起,允许搭乘自南非赴华直飞航班人员以抗原检测(包括用试剂盒自测)代替核酸检测。

  “行政指导会后,余杭区对照指导会列出的116条清单,督导企业自查,对监管范围内32家平台企业上门一对一指导。”余杭区市场监管局网监分局局长王晓华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

  同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在发布会上指出,2023年中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因为当前中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有效需求不足仍然是主要矛盾,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供给比较充足,居民通胀预期比较平稳,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刘怡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