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招考递补风波,越是高校“自主”越需“自律”

来源: 中青网
2024-05-30 20:59:12

  ■ 社论

  既然“自主招收”的大趋势无法逆转,眼下就更需要教育部门用“严格审查”和“严肃流程”来回应社会的关切。

  据报道,5月27日,一名自称参加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的网友在互联网发布举报,称在该校地理学博士录取工作中,7名先前无报名材料公示、无考试成绩公示、无面试考试的硕博连读生进入录取递补名单。在5月23日该学院发布的录取名单中,这7名硕博连读生已经有3名被确定拟录取。学院回应称正在全力调查,将按照公平、公正原则处理。

  过去几年,一些双一流高校博士研究生招生陆续取消统一考试,“申请—审核”制成为大趋势。这一制度从诞生之初,社会评价就呈明显的两极分化之势:支持的人认为这样更符合学术选拔和培养的规律,“选择更适合的人去读博士”;反对者则认为此举很可能让博士选拔沦为人情交易,加剧学术近亲繁殖的乱象。

  为了消除这些潜在的风险,多数学校都在实际操作中增加了不少硬性规定,以保证选拔流程的公平公正。

  就以深陷舆论风波的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为例,在其《2024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工作方案》中就明确说明,专家要对包含硕博连读考生以及“申请—审核”制考生在内的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审核合格方能进入综合考察。此外,《方案》对笔面试流程、评分与录取细则等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

  只不过,当前“申请—审核”制方案并没有公布材料审核入围的标准,也很少明确导师自主裁量权的边界,使得院系和导师在博士研究生招录中的权力被无限放大,也留了很多可以动“歪心思”的灰色地带。

  一些学院和导师,出于对本校优质生源的爱惜和保护,在情感和操作上就会有所倾斜,这也导致一些“背景”不太好的申请者常常吃“哑巴亏”,稀里糊涂就被淘汰了。

  一面是持续增长的博士申请人群体,一面是不断推出的本科直博、硕博连读等自主招录模式,留给一般申请者的机会越来越少,也不怪大家都拿着显微镜去看高校招录的各个环节。既然“自主招收”的大趋势无法逆转,眼下就更需要教育部门用“严格审查”和“严肃流程”来回应社会的关切。

  比如,去年刚刚全面转向“申请-审核”制招生的中国科学院大学,不少学院的博士招生实施方案中都明确写到“招考过程对所有考生一视同仁,特别对于本单位职工,不得因为考生是科研团队成员而有额外优惠政策或特殊处理”,一旦发现,“对违规违纪的导师,将取消其招生资格,情节严重者,还将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违规违纪的学生,取消录取资格,计入考生诚信档案,并视情节要求其1-3年之内不得报考学校博士研究生。”这对导师和考生,都有足够的威慑力。

  <strong>监管对违规行为及时“亮剑”,压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strong>

  “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突出特点是账户实行封闭运作,平时只进不出,只有到退休等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时才可以支取,这是国际上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的普遍做法,有助于保障账户资金及收益用于养老目的。”招联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告诉记者,对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但认为养老保障水平不足的居民可积极参与个人养老金,通过个人投资为自己养老提供更好保障。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6/50/3654275915711894098.jpg" alt="" />

  “近期许多银行与房企签订了额度庞大的战略授信合作,但都是雷声大雨声小。”上述券商投行部人士表示,银行可能会以房地产贷款集中度已经比较高等为由延缓落地。《行动方案》若将相应限制指标予以放松,可在一定程度上打消金融机构顾虑,并促使其能更快落实对房企相应的支持。

  “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三山’,遭遇到‘两门’。”山东省人大代表、世博动漫集团董事长王振华告诉记者,“三山”,即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和转型的火山;“两门”,即政策看得见却摸不到的“玻璃门”和政策进去了却又转出来的“旋转门”。

  四要弘扬共同价值,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构筑桥梁。全人类共同价值体现了不同制度、不同文明、不同国家间的最大公约数,为破解人类面临的挑战提供重要启示,为实现最广泛的国际团结提供价值纽带。民主不可能只有一种模式,只要适合本国国情、得到人民拥护、带来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就是好的民主。

刘雅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