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公益课堂”点亮乡村儿童“艺术梦”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5-31 20:44:02

  中新网永州5月30日电 (唐涛华 唐宇)连日来,在湖南永州市东安县大盛镇文化站培训室,孩子们正在学写意水墨荷花。“他们对这些课程非常感兴趣。”教美 术的志愿者崔丰盛说。

  十多年来,大盛镇文化站创办的“艺术课堂”共接待乡村学生6000多人次,先后有50多名孩子考取中央音乐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戏曲学院等艺术学校。

  大盛镇是东安最偏远的乡镇。2010年,该镇文化站负责人唐运贵在乡村走访中发现,全镇80%留守儿童难以接触艺术。

  很快,这些艺术课堂就成了农村孩子的乐园,一些孩子开始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山水村的肖宏政是一名留守儿童,得知镇里有公益艺术课堂后主动报名学习竹笛。两年后,他多次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目前,该文化站把农村娃组建成一支能演奏十多种民族乐器的少儿民族乐团,参加各种大型演出,成为东安一张文化名片。大盛镇也荣获“湖南省群众文化艺术之乡”“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湖南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等称号。

  当年学艺术的农村娃,如今已有许多人迈进自己心仪的大学和专业艺术院团,也有的回到家乡为更多孩子造梦。学竹笛的邓时刚艺术院校毕业后放弃在大城市发展的机会,毅然回乡当起乡村音乐教师。

  通过“艺术课堂”,邓时刚培养的100多名学生掌握了竹笛、唢呐等乐器,其中有3名学生凭借竹笛独奏在湖南少儿音乐舞蹈大赛中获奖。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1/35/3713523893871024503.jpg" alt="" />

  1月20日,黄日率友谊关边境派出所民警来到辖区礼茶村,看望慰问该村壮族女子山歌队,并向队员们送上新春的祝福。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一系列产品是航天十二院融合系统工程思想、先进信息技术、航天工程实践以及特色科普资源所打造的,可以说是“系统性地涵盖了航天工程领域的全流程内容”。该院通过建立从工程实践到知识传播,再到直观体验的产品体系,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馆内馆外相融合、知识趣味相贴合的特色科普模式,不仅可以向大众讲述航天故事、普及航天知识,也有助于孕育创新氛围、激发爱国热情。

  据德福介绍,印度的“排灯节”和中国春节很相似。“排灯节”来临时,街巷挂满彩灯,人们提前打扫房间、布置挂饰,亲友欢聚一堂品美食、聊家常,盛装庆祝,表达对新年的美好夙愿。“在西安满城灯火中,喜庆热闹‘包围’着我,有一瞬间仿佛时空穿越,回到在印度过‘排灯节’的童年。”

  费俊龙在飞天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毛笔书法是三人共同的爱好。此次视频中展示的春联、“福”字,都是3名航天员亲笔写就的。

  虎去兔来,在庆祝春节的各个文创产品中,兔元素渐入高潮。跟往年相比,今年本身带有萌宠特质的生肖兔产品更加丰富多彩。义乌兔元素的小商品供不应求,远销全球;各个酒厂纷纷推出“生肖酒”,主打酒文化;而互联网大厂、金融机构则把兔文化带入了元宇宙,各种生肖兔主题的数字藏品层出不穷,热门兔藏品一秒售罄。

张雅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