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银支付新规后牌照合并第一枪,平安壹钱包两张支付牌照合二为一,知情人士:新规快速落地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06 17:24:02

  来源:财联社

  记者 郭子硕

  非银支付新规落地一个月,有机构打响支付牌照合并第一枪。

  人民银行近日公示行政许可决定书,同意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付电子”)合并平安付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平安付科技”),合并后平安付电子注册资本增至11.6958亿元、《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增加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全国),平安付科技终止支付业务并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

  同时,人民银行同意平安付电子支付有限公司主要出资人由上海捷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变更为平安壹钱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平安壹钱包)。官网显示,平安壹钱包旗下支付机构平安付电子和平安付科技是国内专业的多场景支付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移动支付交易规模位居行业第三。

  合并主因是非银支付新规落地

  有知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这次牌照合并主要是因为上个月正式实施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按照相关规定,同一股东不得直接或者间接持有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10%以上股权或者表决权,同一实际控制 人不得控制两个及以上同一业务类型的非银行支付机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

  从展业情况来看,二者均具备互联网支付、移动电话支付的资质,其中平安付电子具备银行卡收单资质,而平安付科技具备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资质。合并后平安付电子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将增加预付卡发行与受理(全国)。

  平安壹钱包相关负责人回应财联社记者,平安付电子及平安付科技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顺应支付机构回归支付本源、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要求,依法合规开展平安付电子、平安付科技的合并工作。公司将及时、持续做好客户告知与沟通工作,确保业务延续、客户资金安全,持续为广大客户提供安全、便捷、优质的支付服务。

  上述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平安付电子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合规经营、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理念,持续优化支付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支付需求,为支付行业的健康、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近期非银支付行业动作不断

  《条例》落地一个月以来,非银行支付机构消息不断。合并批复申请当日,共有31家支付机构的更名申请获批,如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公司名称为“网银在线支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

  针对人民银行批复31家支付机构集体更名,上述知情人士认为并不意外,变更同样是因为《条例》。虽然《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上个月才正式实施,但是之前也有《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此计算(酝酿)时间并不短,而且这项条例落地也比较简单。《条例》显示,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名称中应当标明“支付”字样。未经依法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支付业务,不得在单位名称和经营范围中使用“支付”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责任编辑:刘天行

  《指导意见》要求,各地要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县级政府属地化管理责任,强化基层后续扶持工作人员力量配备。要强化政策支持,将大型安置区后续发展项目纳入县城、市辖区建设项目库,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搬迁人口大县的倾斜支持力度,稳妥适度增设行政区划建制并优化管辖范围,支撑大型安置区及相关区域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要强化资金保障,按照“钱随人走”的原则,通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对吸纳搬迁人口落户多的地区给予财政支持。要将符合条件的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相关项目纳入中央及省级财政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

  “福建春节假日文旅市场强劲复苏……据测算,厦门鼓浪屿、南平武夷山、龙岩永定土楼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同比分别增长327.3%、769.0%、276.4%,门票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44.0%、321.5%、293.1%。”福建省政府新闻办官方微信号28日披露道。

  感觉现在国外不少城市,春节的气氛比国内还浓烈,现在,连白宫都办起了新春招待会,美国总统都还念念不忘爆竹烟花,我们也要认真反思反思。

  上海市文旅局分析,文旅商体融合红“火”都市假日消费。据介绍,上海各大酒店集团推出客房餐饮组合,亲子娱乐、民俗活动、文化主题、数字藏品等特色产品,有效拉动消费。此外,上海演出消费大幅回升,春节七天安排演出602场,同比增长32%,票房销售约1026万元,同比增长42%。

  《联合报》28日发表社论称,新“内阁”的组建仍是蔡英文只手主导,所以究竟是姓陈还是姓蔡,已难分难解。重点在于作为蔡英文“挡箭牌”的苏贞昌已经失去功能,换上笑脸迎人的陈建仁,至少可以纾解一些民怨,“但这面新挡箭牌能撑多久,也无法太乐观”。

  <strong>(十)提升安置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strong>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城镇安置区新建改扩建一批配套产业园区、仓储保鲜冷藏设施、集贸市场等。引导临近产业园区的大型安置区配套建设社区工厂、商贸流通站点、休闲商业街区等,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包装运输、餐饮休闲等产业。在农村集中安置区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搬迁脱贫群众和防返贫监测对象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延续支持安置区帮扶车间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骨干企业认领、合作重组等有效措施,推动帮扶车间规范化可持续运营。

陈玲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