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高考作文火了,带来哪些教与学的启示?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4 19:01:00

  用人工智能写出一篇好作文,并 不容易

  张秋玲认为,用人工智能写出好作文并不容易。首先,不同的人工智能产品在语言处理、创意表达、逻辑构建等方面各有千秋,使用者需要根据目的有针对性地选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模型,需经过大量、高质量的文本训练,而能力不足的人工智能常常生成语义混乱、主题模糊的文章。

  其次,用人工智能写作文,对使用者有相当高的要求。“人工智能依靠用户输出的指令生成所需内容,想要生成一篇好作文,需要学生输入描述全面、表意清楚、逻辑正确的提示语,难度不亚于自己写出一篇好作文。”张秋玲称。她曾经做过有关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相关课题,发现广东某学校的学生对人工智能写的作文普遍不满意,追根究底是由于学生输入的提示语过于简单。

  在郑劲松看来,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可以把人工智能作为写作文的辅助工具,它能迅速搜索、整合材料,写作文时遇到需要了解常识、背景,以及同类文章的比较分析等问题,人工智能就可以派上用场。但人工智能个性、创造性不足,思维深刻程度也不及人类,学生对它不能过度依赖。“即使自己写的作文不如人工智能工整,但如果写出了个人感悟和生命体验,那就达到了通过写作文一步步训练思维和语言表达的目标。”他称。

  “写作是一种技能,作文修改是更高级的技能。”张秋玲称,语文课标中始终都有“修改自己作文”的要求。当学生用人工智能写出一篇糟糕的作文时,教师不应该急着否定,而是要看其框架结构是否有值得借鉴之处,也可就势教给学生一些修改作文的方法。

  人工智能写作文可以轻松蒙混过关?其实很难

  人工智能盛行,让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偷懒,写作文时全部交给人工智能代笔。但是在郑劲松和张秋玲看来,人工智能很难糊弄老师和阅卷人。

  “如果让人工智能写《我的阿勒泰》,它可以描写当地蓝天白云、草原牛羊映衬下的闲适图景,但它没办法深入理解人类的内心,发出‘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去爱、去生活、去受伤,人间总归值得’的呼唤。”郑劲松称,这份独属于人类的情感,人工智能体会不到,更写不出来。透过字里行间的情感,教师能看出来学生是否用了人工智能写作文。

  对此,张秋玲表示赞同:“人工智能撰写出来的作文没有灵气,有经验的读者一眼就能判断出来,更何况以教为业的教师。”她观察到,在有关人工智能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况的相关课题中,北京某学校利用人工智能辅助作文教学的教师做过相关调研,他们将一篇人工智能写的同题作文,混进学生写的文章中,观察批阅者能否发现,结果十有八九被发现。尽管一些先进的人工智能能够生成非常接近人所写的文章,但人工智能生成作文的本质往往基于模式化的语言组合,输出内容受限于对训练数据的概率统计,表达出来的语句“机味”十足,“情味”不足。

  郑劲松曾给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讲课,在实践中积累了不少“审阅”作文的经验。据他分析,人工智能写出的作文工整,模板痕迹重。而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沉淀,能通过他们笔下的作文呈现。如果学生让人工智能代笔,写出的作文可能会偏“早熟”与单一,其中的差别教师一辨就知。

  人工智能重塑语文教学 任重道远前景可期

  人工智能能否成为语文老师的好帮手,帮助老师批改作文?郑劲松认为,在这方面,人工智能的功用一是查重,二是帮助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分数等进行统计整理、量化分析,将教师从一些机械劳动中解脱出来。而张秋玲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程度还难以担负起为教师减负的“重任”。

  “人工智能可以检查出语法、拼写、标点符号等错误,并给予修正,也能在满分60的评价模型中给《背影》打出18的低分,更能把一篇跑题作文评改为班级最高分。”张秋玲认为,人工智能批改的准确性取决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处理技术仅仅能指出语言形式浅表结构的词汇、语法、语篇的言辞表达问题,只有将更细致的作文评价标准写进提示语,大模型才有可能分析语言形式深层结构内的语言运用、思维和文化的逻辑关联。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批改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一部分问题,但并不能减轻教师批改负担。人机协同不只是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而是为了解决教学中的复杂问题。”张秋玲称。

  未来,人工智能如何能更好地应用于语文教学?在张秋玲看来,人工智能对语文教育的影响,远不止辅助作文教学,它可以全方位重塑语文教学的新结构:人工智能正在打破师生间知识拥有权的厚障壁,赋能语文教学从单一走向多元,从群体走向个体,实现数智场域中班级授课制下的个性化学习。它不仅可以促进人机协同共创,为教师提供虚拟助教、动态教案、个性支持,还能为学生提供交互性、协同性、情境性、启发性和即时性的学习体验。

  她认为,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语文教育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全社会应秉持技术向善的理念,为语文教育教学松绑,“在人机协同的真实时空中,打造语文融媒体智能学习空间,开发专用于智能评阅的大模型,让综合素质评价的理想落进现实,创造出1+1>2的教育新质生产力。”(完)

  说话间,一只老鹰在远处盘旋、俯冲。“那是苍鹰在捉鼠兔。我们在鼠害严重的草原上,每500亩安装一根招鹰架,方便老鹰降落。此外,我们还采取放归银黑狐等方式治理鼠害。”马建云说。

  首次对昆虫进行基因编辑

  心心念念想看雪的小伙伴

  2022年12月全国天气气候特征及主要气候事件。2022年12月,我国气候总体呈冷干特征。12月全国平均气温-4.2℃,较常年同期偏低1.2℃,为2013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全国平均降水量7.5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36.9%。月内,全国有4个国家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突破或持平12月极小值。

  而这也将是三、四线城市面临的挑战,他们能不能接住这些大学生?从各地频出的“抢人”政策来看,小城市对大学生无疑是欢迎的。那么问题来了,小城市所提供的生活空间与工作环境,能不能与大学生熟悉的大城市基本呼应呢?能不能形成与大城市大体同构的运转和管理模式?这将决定这些大学生能不能舒适地融入当地环境,能不能真正成为本地人。

  一方面,新的科技型产业不断落地生根,另一方面,针对既有产业的智能改造、数字化转型工作也紧锣密鼓展开。南京的这家印制电路板企业未来许多生产环节将由物流机器人、机械臂和自动化设备来完成。

郭雅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