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麦收见闻:年轻人用智能农机与土地打交道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2 10:03:39

  中新网济南6月21日电 题:山东麦收见闻:年轻人用智能农机与土地打交道

  作者 孙婷婷

  常永祯并不能全盘接受父辈的种地理念。他承包的1000亩地,如果继续沿用父辈“人勤地不懒”的传统人工劳作方式,收获、耕种、灌溉等各个环节,都无法按时完成。

  机械化是常永祯的“不二”选择。自今年6月初麦收以来,他指挥着大型收割机在10余天时间内将小麦全部收割归仓。来不及估算每亩的收成,他又调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播种机抢先上阵,播种了300亩复合种植的玉米和大豆。

  1992年出生的常永祯,是聊城市茌平区杜郎口镇鲍庄村村民。用他的话来说,从务农之初,自己走得就是与父辈完全不一样的路。“2015年,我开始做土地托管,为村民提供植保、病虫害防治服务。”

  成立百姓种植专业合作社后,他又将目光投向小麦秸秆回收利用。“秸秆能做成饲料,供给畜牧业养殖大户,4吨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吨粮食。”常永祯说,秸秆二次加工后,还可以用来栽培蘑菇等食用菌。

  “人勤地不懒”,是父亲常叮嘱常永祯的一句话。但在常永祯看来,除了“人勤”之外,耕种土地还要有良种、良机、良田、良法等讲究“天时地利”的“硬装备”。“以灌溉来说,过去都是用机井或者黄河水浇地,特别累人,现在利用自走式智能喷灌机,省水、省时、省力。”

  眼下,中国各地土地耕种的重担,正慢慢转交到年轻一代人手中。他们用大型农机替换镰刀锄头以及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让种植方式更趋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

  “老一辈人干农活都是靠一把子力气,当父辈逐渐年迈,我们会使用新科技、新装备,改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泰安市新泰市“95后”新农人王明峰举例说,在拖拉机上安装北斗卫星辅助驾驶系统进行播种,能够让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在王明峰看来,大规模农业机械的“以旧换新”很重要,农机升级换代不仅能提高 作业效率,更能降低粮食机收损失率。“除了农机‘以旧换新’,我们种地的理念也一定要及时改变。”

  泰安市宁阳县的新农人董科委21岁开始做农机手,一边埋头苦干,一边学习专业知识。成立宁阳县科委迅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后,他不断扩大种植面积。目前,合作社常年农田作业面积5000余亩,收储秸秆5000余吨,烘干粮食6000余吨。

  如何更高效、更智慧的接稳从父辈手中传递的“接力棒”,是董科委从事农机行业12年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起初,我因为兴趣成为一名农机手,脚下的土地让我意识到责任重大。”董科委说,农业未来的发展一定是“新农业”,只有掌握科学管理办法和先进农业设备的新农人,才能让土地实现蜕变。

  “80后”王晓军是临沂市沂南县大庄镇沟崖村人,多年来,他通过流转、托管、入股等多种方式,集中经营土地3600亩,从事规模化良种繁育和水稻等粮食生产,成为用科技增产,靠勤劳致富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为了尽快掌握种水稻技术,王晓军购买专业书籍进行钻研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前往水稻产区学习。

  土地流转是农业大规模生产难题。经过多年摸索,王晓军总结出土地流转型、带地入社型、代耕代种型和自由型四种土地流转方式。通过灵活多样的土地流转方式,逐渐扩大了合作社的规模和对外业务。合作社在耕、种、管、收、储、销等各个环节,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

  自2018年以来,山东逐步探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如今,该省9000多名有能力、懂市场、会经营、敢创新的“土专家”“田秀才”获评各等级职称。一批批乡村专业技术人才正活跃在齐鲁田间地头。(完)

  对此,周建华表示,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推动产业升级,需要优质公司带来资金和技术;上市公司享受地方政府在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二者的合作是双赢局面。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敦煌文化正是典型代表,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如今,中国向全世界开放共享6500多份来自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高清数字资源档案。

<strong>  改善人居环境</strong>

  该系统可精准模拟船舶甲板溢油的各类情形,根据红外线特定波段信号对使用明火作业进行监测,并可模拟计算出人员的各类不安全行为,实现对“人、物、环境”异常情况的智能预警、实时报警。

  “比如,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6月至9月),为保障电力正常运行,我们累计充电2095万千瓦时,放电1798万千瓦时。”刘柱介绍,除了稳定新能源发电带来的电网负荷外,电化学储能对常规火电也是重要辅助,既能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还能减少碳排放。“按照现在储能电站的储能能力,每年可以增加消纳新能源电量1亿千瓦时,压减煤炭消费约3.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9万吨。”

  张军表示,联合国要致力于维护共同安全。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各国安全不可分割。联合国要作出更大努力,推动冲突当事方尊重彼此合理安全关切,通过对话协商找到政治解决方案。当前形势下,特别要防止打着维护联合国宪章的旗号谋取私利,到处煽风点火、拱火浇油,把世界拖入全面战争。

蔡哲玮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