箩底糍:海内外台山人青睐的中式华夫饼

来源: 川观新闻
2024-05-30 08:48:33

  中新社江门5月28日电 题:箩底糍:海内外台山人青睐的中式华夫饼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难以置信!在广东台山竟然可吃到中式华夫饼,甜的可加白砂糖或炼乳,咸的可选择搭配的馅料更多,比如香芋粒、擘蓝粒、咸鸭蛋、鲜鸡蛋。当地人把这种华夫饼叫做箩底糍或炉底糍。”近日,从美国波士顿跟随华侨朋友到访台山的新西兰人Nancy感慨地说。

  华夫饼是一种源于比利时的烤饼,用配有专用烤盘的烤具制作而成,因烤盘内有密布的方形格子,烤熟的华夫饼呈现出规整的方格,又被称为格子饼。华夫饼在不 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吃法,因配料、酱料不同,导致风味各异。

  台山是著名侨乡,海外台山人频繁往返中国和居住国,这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舶来品被带回台山,包括华夫饼专用烤具,这导致了中式华夫饼的诞生。目前这些舶来品仍有不少在民间收藏家、华侨(侨眷)手中或展馆内留存。

  “这是去年台山华侨刘颖斌、梅怡芳伉俪捐赠的,虽然外层已锈迹斑斑,但它和目前在台山制作箩底糍的烤具非常相似,烤盘是圆形的,里面的格子状和现在的几乎一样,只是上方有英文字母和品牌图案,生产年份依稀能看出是20世纪早期的。”台山市博物馆助理馆员冯浩然透露。

  在台山,目前烤制箩底糍的方式有用煤球炉、燃气炉、电烤炉、炭烤炉,其中台城街道青云路有一家店用炭烤炉,烤制耗时从原本五六分钟缩短至三分半钟左右。该店负责人介绍:“咸的馅料要提前备好,客人下单后,就将馅料加入拌好的面粉浆里,打开烧热的烤盘并抹上油,用勺子盛进去,盖上烤盘即可开始烤制。”

  “我在这附近摆摊卖箩底糍将近30年,当年在这边读书的孩子,有些现在带自己的孩子一起过来帮衬。”在台山台城街道第二小学附近街头摆摊的老板娘介绍,烤熟的箩底糍用小叉挑出,放入盘中,需将边上烤焦的部分剪去,方可打包装给客人。每年秋冬季,箩底糍最畅销,最高峰时一天需制作两三百个箩底糍。

  “我喜欢吃加咸鸭蛋、香芋粒的咸箩底糍,刚出炉时趁热吃的口感最好,外脆里软,咸香入味。我爸喜欢吃加菜果粒、鲜鸡蛋的咸箩底糍,而我妈只喜欢吃加芝麻、白砂糖的甜箩底糍。”台山美食爱好者雷先生说,他建议箩底糍最好是现买现吃,打包带回去再吃的话,来不及散去的热气容易使糍回软,会影响口感。

  以前在台山乡镇,只有进入秋冬季才能觅得卖箩底糍的摊档。眼下,箩底糍已成为台山街头的特色名小吃。(完)

  据公交车监控录像显示,两人在袭击前没有任何互动。一名目击了袭击事件的乘客尾随戴维斯下了车,并向警方报告了她的位置,随后戴维斯被捕,她将被控谋杀未遂和严重伤害罪。

  借助新疆巴尔鲁克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裕民山花节”成了新疆旅游的一大品牌。每年4月开始,各种野花依次绽放,山花、草原、雪山,宛如画卷铺呈在吐尔加辽草原腹地。

  “一批批人才成长于沃野,以专业农技为‘利器’,将‘三农’情怀揣心坎。”胡凤益说,“毕业后,学生们将走出试验田,步入边疆县乡涉农岗位,进一步涵养‘三农’情怀,努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动力。”

  记者:为什么要在城乡基层充分应用中药汤剂开展新冠病毒感染治疗工作?

  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必将助力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西周早期偏早的荆子鼎铭文记述荆子作为“多邦伯”的一员在举行盛大祭典时,两次受到王的赏赐。荆子可能是先后奉事成王、康王的熊绎,居荆山,自称“荆子”。1980年陕西扶风出土的生史簋铭文记曰:“召伯令生史,使于楚,伯赐宾。”“伯赐宾”指召伯将楚君赠送使节之礼物赐给生史。由这些器铭可见,在成康之时楚人与周人曾和谐相处。但至昭王时,竟要南征楚人,这显然是由于楚的势力钳制了周人南下。静方鼎铭文记录昭王在成周令静曰:“俾汝司在曾、噩师。”这是昭王在十六年亲征以前安排王朝卿士治理驻屯于今随州曾、噩两国的王朝军队。但昭王十九年二次南征时,涉汉水时出意外,《史记·周本纪》写道:“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西周王朝打通随枣走廊直接攫取长江中游资源的战略设想亦因南征荆楚失利而放弃。不仅如此,周初在今汉东一带的封国、布设的军事驻屯地均发生变动。位于随州叶家山的曾国墓地下限只到昭王时,西周中、晚期姬姓曾国的踪迹迄今尚待探寻。

李佩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