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浙江台州体验端午习俗:被中国文化“圈粉”

来源: 潇湘名医
2024-06-11 12:34:51

  中新网台州6月9日电(傅飞扬 陈璐婷)临近端午节,在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来自孟加拉国、蒙古国、赞比亚、巴基斯坦等7个国家的13位台州学院留学生相聚一堂,大家一起包粽子、做香囊、学刺绣、体验旱地龙舟、参观十里红妆展览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爸爸妈妈,我在中国过端午节,这次学会了包粽子,我回家以后包给你们吃。”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SOTVOLDIEVA MOKHINISO第一次在中国过端午节,她用手机记录下了自己包粽子的过程,发给远在故乡的父母。

  吃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香甜软糯的粽子,SOTVOLDIEVA MOKHINISO成就感满满。

  “过去,我以为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是一样的。后来老师跟我说,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故事,比如端午节和屈原有关。”她表示,自己想让家乡的亲朋好友看一看,在中国大家是怎样过端午节的,“我觉得中国文化特别有意思。”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留学生SAPARBAEV KHURSHIDBEK在中国度过了4年的学习生涯,已然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的传统佳节特别感兴趣。“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吃月饼、赏月;清明节缅怀祖先……”谈及各种节日习俗,SAPARBAEV KHURSHIDBEK如数家珍。

  活动过程中,留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也被地道的中国文化“圈粉”。

  “我来中国学习专业知识,也学习中国的文化。我还要在中国学习2年,毕业以后,我会向同胞传播中国文化,把我在中国亲身经历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RAHAMAN ASIQUR说。(完)

  “浙江考古与中华文明”丛书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浙江大学的20位专家倾力打造,系统梳理80多年来浙江考古成果,深入发掘浙江文化根脉和传承体系,力图为中华文明探源贡献浙江材料支撑,进而长时段、多角度呈现浙江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卓越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健全具有浙江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全面优化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加快打造营商环境最优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清晨,武汉江畔,户部巷里。欢声笑语间,热气腾腾的热干面端上桌。

  据悉,电子车票将与乘客旅游证件资料连接,乘客凭证件即可入闸搭车,乘客可通过中国铁路官方网上购票系统12306、站内票务柜台及售票机,或指定代理等多渠道购买车票。为了配合新的票务电子化安排,港铁公司对香港西九龙站进行重新布局,并提升设备,设置了10条自助通道及6条职员辅助通道,入闸设施较以往多一倍。

  开展越冬水鸟同步调查,旨在准确掌握了解水鸟分布、种群数量、迁飞动态、集群活动规律、栖息地等现状,对下一步做好鸟类保护工作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竹山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健全湿地公园覆盖式视频监控系统,严禁在堵河流域和圣水湖湿地公园区域内非法狩猎、捕捞、张网捕鸟,持续为鸟儿栖息营造舒适生存环境。(完)

  隆德花灯是一门传统手艺,采用纯手工制作,历史悠久,起源于西汉,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是中国花灯艺术在西北地区的一支重要流派。在隆德,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门前都会挂上红红火火的花灯,表达美好期盼,祈愿幸福太平年。为了传承这门手艺,数十年间,苏红章设计花灯无数,近千张草图无一重复。

冉佳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