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产业转移 四川“金融活水”赋能制造业发展

来源: 华声在线
2024-06-01 09:15:06

  中新网成都5月30日电 (王利文)2024“政银聚力、赋能制造”对接会暨产业转移重点项目专场融资推介活动5月30日举行,在川金融机构、制造业重点企业等齐聚成都,共同探讨新形势下金融助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金融产业合作的新路径新方法。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中共四川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联合主办。活动向与会投融资机构推介制造业重点企业289户、产业转移项目70个,融资需求793亿元。

  当天,金融机构与制造业重点企业签署近20亿元融资协议,与产业转移重点项目企业签署40亿元融资协议。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袁冰表示,近年来,四川围绕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持续创新推进产融金融工作,不断优化融资环境和产融生态,工业经济稳定向好的基础进一步巩固,发展预期不断改善。在我国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四川把产业转移工作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印发实施《四川省承接制造业有序转移的实施意见》《制造业转移发展指导目录》,并于今年3月底举办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促进157个产业项目签约、协议总投资超2300亿元。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金融活水”护航支持下,四川工业发展运行“成绩亮眼”。今年1月至4月,四川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其中,六大优势产业、绿色低碳产业同比分别增长7.1%、10.1%。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黄鹏介绍了农行支持四川产业发展情况:近三年累计投放制造业贷款近2500亿元,制造业贷款规模、增量同业领先,制造业贷款增速、占比保持提升。黄鹏表示,该行将响应产业转移发展新要求,在“投、贷、债、服”四方面协同发力,升级融资服务模式,为更多在川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谈及“金融活水”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委金融办副主任李劲松建议,各金融机构要抢抓历史机遇,加码金融赋能,提升制造业贷款占比、加大重点产业资源投入力度。四川各市(州)要优化政务服务,维护良好生态,为金融机构服务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等提供便利条件。各金融机构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努力满足市场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企业则要潜心搞好生产经 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承接更多金融资源奠定坚实基础。(完)

  也就是说,改革几年后,越来越多的申请人选择做“需求导向”型项目。2019年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李静海接受中科院主管的《国家科学评论》期刊专访时曾表示,他推测,几年后,需求导向的申请数量和资助金额可能会适当提高,“这个估计一方面来自经验,另一方面也因为基金委会加强对需求导向研究的关注⋯⋯如果现在不能通过改革使资助系统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将会失去机遇。”李静海强调。

  选择“中方干涉加内政”作为炒作点,并不偶然,这是美西方散播“中国威胁论”早晚要涉及的领域,在这些心中充满恶意却又缺乏创意的人看来,很少有比“干涉内政”更能渲染中国对“西方民主”的威胁,更易于煽动民众的紧迫感和对华警惕。但对中国有基本了解的人都知道,这纯属无稽之谈。中国是美西方“干涉内政”的受害者,也是“不干涉内政”原则最坚定的维护者和践行者,中国从没有任何兴趣干涉他国内政,在这方面的历史记录,就是比加拿大也干净得多,更不要说劣迹斑斑的美国。

  通过各种方式向中国刻意展示强硬,近年来成为包括加拿大在内一些西方国家的通病,这一方面是它们的对华认知和心态出了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它们面对国内激进非理性政治势力以及华盛顿霸权的脆弱与软弱。要说“外国干预”,加拿大的确有不少,但它找错了方向,对它干预最大的实则是华盛顿。但这些西方国家不仅没有勇气和能力去纠正自身对华政策偏差和错误,对美国的压力更不敢有反抗,还往往采取纵容和迎合的态度。这导致了美西方对华外交集体性的退化和误入歧途,而加拿大在其中算是个典型。

  根据运营需要,台湾高铁2019年起规划新列车采购,因日方“狮子大开口”,两度废标。比如,一组在日本售价12亿新台币的列车,竟然向台湾高铁叫价50亿新台币。岛内多家媒体刊文讥讽“用买飞机的钱买高铁列车”。

  从研发投入总量看,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R&D)投入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相较十年前的4.8%,已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仍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5%~25%的平均水平。王贻芳认为,中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与总体的投入比例不足有关,更关键的症结在于,6.32%的经费也没有得到相对合理的分配,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在叶青看来,武汉的工业生产逐步恢复,经济的整体运行是比较正常的,消费也逐步在复苏。“现在很多写字楼的停车场经常是爆满的。中小型餐饮的生意都还可以,大型餐饮酒店消费还有上升空间。”

陈佑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