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巴勒斯坦问题全面、公正、持久解决(和音)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05 01:22:04

  去年10月以来,巴以冲突剧烈升级,人民遭受沉重苦难。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郑重阐明中方立场主张,强调“战争不能再无限继续,正义也不能永久缺席,‘两国方案’更不能任意动摇”。会议发表的《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联合声明》表达中阿对加沙冲突延宕造成人道危机的深切担忧,表明双方推动加沙停火止战、确保人道救援、反对强制迁移巴勒斯坦人民、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以及在“两国方案”基础上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 解决的坚定态度。巴勒斯坦外交事务国务部长法尔辛表示,这一声明有利于加强国际社会对巴勒斯坦正义事业的支持,体现了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的立场。

  历史反复证明,巴以局势之所以屡陷动荡,根本原因在于联合国决议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两国方案”基础不断被侵蚀,中东和平进程偏离正轨。只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以公道,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彻底走出巴以冲突的恶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各种极端思潮的土壤,才能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问题的唯一现实出路,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是迈向这一目标的重要一步。中方坚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享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支持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阿联酋《国民报》发表社论指出,中国就巴勒斯坦问题提出的主张与阿拉伯国家的立场一致,将引发中东民众的广泛共鸣。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中国同广大阿拉伯国家保持密切沟通协作,同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广泛凝聚共识,以最大的紧迫感推动全面停火止战。中方高度关注加沙人道局势,通过双多边渠道向加沙提供多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并将继续为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危机和战后重建提供支持和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中方代表多次出访地区国家、出席有关国际和平会议,积极穿梭斡旋。去年11月,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当月轮值主席国,中国推动安理会通过本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首份决议,发布《中国关于解决巴以冲突的立场文件》,积极推动安理会采取有意义、负责任的行动。中方积极推动巴勒斯坦各派别通过对话协商实现内部和解,坚定支持“巴人治巴”。今年以来,中方分别与埃及、阿盟秘书处、法国、阿拉伯国家等发表联合声明,为推动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凝聚共识。出席中阿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的阿方领导人们均高度赞赏中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秉持的公道正义立场,表示愿同中方密切协作,致力于推动缓解加沙地区紧张局势和人道危机,实现巴勒斯坦人民独立建国,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解决。

  当前加沙地区的局势不可持续,无条件立即停火是国际共识,改善人道主义状况是当务之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将继续同阿拉伯国家坚定站在一起,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推动巴勒斯坦问题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

  另外,东莞外贸依赖度高,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和产业转移等因素影响,东莞上半年进出口下降了11.3%,其中出口下降了9.4%,6月单月出口下降幅度高达18.79%。

  上海读者应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看中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至2016年出版的《西北史地丛书》第二、三辑共7册,定价447.8元,中图网售价仅138.8元,为3折售书。

  8月2日,《四川日报》发布消息称,四川省省长黄强,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等率省委、省政府慰问团前往驻川部队走访慰问。西部战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张践参加有关活动。

  中新经纬联系了多个涿州救援队,但多数电话都处于占线或无人接听。广饶雷霆应急救援队的胡俊海也正奋战在涿州刁窝镇的救援前线,匆匆发来一张救援现场图,就无暇回复。斑马救援总部的时江波提到,本次涿州洪水救援难度要高于上次河南,斑马救援队来了500人,带着200只船,已经从灾区转移出了数千人,目前队长已经因为过度劳累送去医院。

  周振文一家三口都是聋人,在村里开着一家“无声洗车店”。他回忆,7月31日早上醒来后,发现水深大概有两米多,水是浑浊的,像泥土一样的颜色。

  他在城市进化论“<a href="https://weibo.cn/sinaurl?u=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g2MjA5Mjc0OA%3D%3D%26amp%3Bmid%3D2247548191%26amp%3Bidx%3D1%26amp%3Bsn%3D19e900213aa1b4eaf4dfa858d493040b%26amp%3Bchksm%3Dce0f51bcf978d8aad3d7b889a1862d792d1e2e97ac2bc47267f76b26d4e4c20fd6fa6f242f54%26amp%3B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target="_blank"><em>大家的城市公开课</em></a>”第二期上提到,“我觉得我们不需要让一个城市去抵御10万年一遇的洪水、暴雨、干旱,也不需要修到应对万年一遇的程度,能应对百年一遇就可以了。”

陈佳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