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假期重点监管企业入账28.6亿元,同比增长8.7%

来源: 东方财富网
2024-06-10 18:35:53

  6月10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端午假期,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28.6亿元,同比增长8.7%。全市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2280.2万人次,同比增长10.3%;实现消费金额65.7亿元,同比增长12.9%。

  端午假期,北京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北京消费季推出“京彩端午”千余项促消费活动,国潮国风、绿色智能、特色美食营造浓郁节令氛围。

  环球影城客流量同比增3成

  北京消费季推出“京彩端午”千余项促消费活动,潮流派对、歌剧首演、美食之旅、限时抢购、满减优惠等各种沉浸式体验轮番登台。

  端午前夕,西北旺万象汇开门迎客,200余家特色品牌集中亮相,滑板公园、沐风广场两大主题空间打造城市消费新地标,假期销售额超1800万元,客流量超200万人次。超极合生汇“华裳走秀”“漫聆徵羽国乐快闪节”带来别样体验,假期销售额超3500万元。东城区隆福寺商圈“多巴胺新中式艺术市集”引领潮流,来福士广场“粽意游园”观宋雅集、诗词创造、非遗点茶活动添彩假日生活。朝阳区THE BOX朝外“萌芽国际艺术家作品展”,合生汇“数字剧本游”“深夜音乐会”,东坝万达广场“金属摇滚夜”“露天电影”邂逅端午假日惊喜。

  重点电商销售额同比增19.9 %

  5月31日,北京市推出鼓励绿色智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重点支持家电“换智”、家装“焕新”26类商品,其中端午假期实现销售额约6000万元、换新绿色智能家电家居商品超1.7万台。

  老字号新国潮撬动餐饮消费

  商超门店、社区菜店及生鲜电商增加备货丰富供给,物美超市携手恭王府博物馆推出“粽有福”端午礼盒寓意美好祝福。

  端午假期,重点监测的紫光园、曲园酒楼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6.5%、13.1%。

  夜间服务消费人次同比增长17.1%

  商文旅体融合吸引外来消费。北京端午文化季启动“长城脚下过端午”系列活动,诗词竞赛、文艺演出、非遗展演奏响夏日华美乐章。五棵松剧场、华彬歌剧院、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多场演出,好戏连台精彩不断。市属公园推出民俗体验、文化展演、科普展览3大板块35项端午特色活动,丰富游园体验。国家博物馆馆藏“龙舟竞技图”线上细赏珍贵藏品,石刻艺术博物馆“京音乐”“梅花大鼓”等非遗民俗展演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园林博物馆“听园”主题活动实景诵读典籍,打造沉浸式场景。“漫步京城”6区10条CityWalk路线悠赏京城靓丽风景,“看山·望水·享民俗”京郊乡村主题活动解锁京城度假新玩法,古北水镇“粽情入夏 飘香端午”主题活动假期吸引客流达5万人。

  银联商务数据显示,外来游客消费人次和金额实现小幅增长,外来游客文化娱乐类、旅游售票类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9%、24.9%。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磊 校对 刘越

责任编辑:何俊熹

  “我入职时没有签劳动合同,只在微信小程序上签了一份平台共享合作协议,劳动关系难以得到认定。”刘星说,因与同事发生矛盾,他离职后没有拿到相应工资,反而被公司要求赔偿1万元损失。好在刘星曾在位于宝安区的智美汇志产业园参加过相关劳动普法分享会,在求助智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室后,妥善解决了问题,顺利拿到了拖欠的8500元工资和提成。

  据介绍,钓鱼城地处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三江交汇处的重庆市合川区,占地2.5平方公里。据史料记载,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兵临钓鱼城。在当地将士顽强抗击下,蒙古大军不能越雷池半步。钓鱼城保卫战时长逾36年,写下了以弱胜强的战例。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钓鱼城遗址经历了近二十年的考古发掘,揭露了其依靠“山、水、城”一体的大纵深多重防御体系。

  放在更长时间轴看,近年来,审计工作取得了量的提升和质的飞跃。侯凯介绍,从量上看,5年来全国共审计44万多个单位,向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移送重大问题线索3.8万多件,涉及9200多亿元、5.1万多人;促进增收节支和挽回损失2万多亿元,健全完善规章制度5.8万多项。从质上看,严肃查处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典型问题线索,揭示了一些影响经济安全的重大风险隐患,铲除了一些严重阻碍改革发展的“毒瘤”,推动解决了一些长期未解决的“顽瘴”,惩治了一批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蝇贪”。

  作为亚洲首间国际级当代视觉文化博物馆,走入M+,旅客可随时与艺术相遇,目前万众期待的首个特展“草间弥生:一九四五至今”正在博物馆内举行,这是日本著名艺术家草间弥生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举行的最大型回顾展,展出逾200件涵盖各个媒介的展品。展期至2023年5月14日。

  谢宝恩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4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62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53.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青海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strong>  暖心举措提升职工生活品质</strong>

李淑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