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受聘南大文学院兼职教授 寄语学子永葆好奇心

来源: 南方网
2024-06-08 19:50:44

  中新网南京6月7日电(徐珊珊 钟升)“要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这是保证我们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与此同时,还要具备带着好奇心去持续探索的行动力。”作家马伯庸近日做客南京大学,分享创作之道并寄语学子。

  在南京大学文学院报告厅举行的《文学历史中的“他”与“我”:考据与虚构》专场讲座上,马伯庸引经据典,用名著中鲜活的文学案例,讲述作为创作者的经验与思考,并现场回答学生提问,分享干货。活动上,马伯庸受聘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

  马伯庸鼓励青年学子永远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并持续不断对每个疑点进行深入探索。“你会发现,可能99%是没有意义的,但剩下的1%,就会变成我们的素材,变成未来某一天会用 到的知识支撑。”马伯庸说。

  从“普通人的自我救赎方法”,到“如何找选题”“寻求小技巧”,现场提问不断,马伯庸一一耐心作答。小小的报告厅被挤得水泄不通,学生热情高涨,欢声笑语和掌声不断。

  从事历史小说写作,作家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一个问题:历史真实和虚构之间,该如何取舍,该采取怎样的平衡和构建?马伯庸对此表示,要对历史保持充分的尊重,“大历史绝对不能改,包括衣食住行、社会观念等。”

  他举例称:“我们写一个宋代的故事,主角是士兵,就不能写他在社会上广受尊重;我们要写一位明清时代的女性,在写她出门的时候,就必须给她找一个充分的理由。”

  “即便是可以留给我们的想象空间,也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仍要遵循历史逻辑。”马伯庸认为,这就要求文学创作者不断学习,使作品与历史不相违背,又能从文学的角度,激活历史,构建现代与古代的连接,形成一个共同的叙事。

  在马伯庸看来,文学可以填补历史留下的空档,因为历史的记载永远是残缺不全的,通过文学的想象力量,可以提供一个空间,将当时的故事重新演绎,“这种有的时候我觉得反而会更接近真实,这种真实不一定是客观事实的真实,而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

  马伯庸多次鼓励青年学子多读书,带着“功利心”去读书。“在读书之前,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当我们带着目的去读书,这听起来好像很功利,其实对于我们读工具书、专业书非常有用。有时你觉得记不住的内容,已经深深植入脑海中,在你未来的写作和创作中,都能感受得到,并运用上。”(完)

  1月15日,随着北京、江苏、吉林、甘肃、青海的2023年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书”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公布,至此,全国31省(区、市,不含港澳台)2023年GDP增长目标全部出炉,与此同时,24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GDP实际增速情况,23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GDP总量。

  例如,人民银行指出要多措并举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银保监会明确要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向中高端制造业聚集,围绕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持续增加中长期贷款投放和保险资金投资。

  在学深悟透做实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对于高校师生而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把全面、系统、深入学习作为首要要求,做到完整、准确、全面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对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了然于胸。在实践中,要本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态度,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让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更加入脑入心。

  附件一:

  <strong>“各族人民共享稳定发展带来的红利”</strong>

  核酸检测证明要求

林育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