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或让媒体陷入信任危机?报告:消费者对AI创建的新闻内容持疑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17 13:25:46

财联社6月17日讯(编辑 周子意)在人工智能(AI)新趋势下,新闻媒体行业在提高收入和维持业务方面正面临着阻碍。

如今,全球的新闻媒体不仅要面对流量被分走的挑战,比如谷歌、OpenAI等科技公司正开发出能够提供信息摘要的人工智能工具,从新闻网站吸引走流量;此外,还有多数消费者对新闻媒体使用AI所创建的新闻内容持怀疑态度。

路透新闻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周一(6月17日)发布的年度《数字新闻报告》中指出,全球消费者对在新闻制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担忧正在加剧,人们担忧会有虚假信息的产生,尤其是对政治等方面的敏感话题。

该研究所发布的这份报告基于对47个国家近10万人的调查,平均每个国家的受访者为2000人。

调查显示,52%的美国受访者和63%的英国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对主要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新闻感到不舒适,受访者更愿意新闻媒体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记者的工作效率。

有59%的受访者对网络虚假新闻内容表示担忧,这一比例较去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南非和美国的这一比例更高,分别为81%和72%,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国家今年都将举行大选,因此在政治问题上格外关注。

路透新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数字新闻报道》的主要作者Nic Newman称,“人们的怀疑程度令人惊讶。人们普遍担心内容的可靠性和信任度会受到影响。”

此外,新闻机构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受众普遍不太愿意为新闻订阅付费。20个国家中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为在线新闻付费,这一数字在过去三年中没有任何增长。并且相当大比例的新闻订阅者也可能因为试用或促销而选择订阅,46%的订阅者支付的费用低于其订阅的全价。

转向替代方案

在目前的困境下,媒体行业或许能够在新闻的传播途径方面下手来扭转困局。报告发现,在向TikTok等热门在线平台的用户传递新闻方面,新闻网红的作用比主流 媒体机构更大。

在对5600多名自称使用TikTok看新闻的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7%的人表示他们主要关注新闻网红的个人性格,而34%的人表示他们主要关注记者或新闻媒体品牌。

Newman指出,“调查结果表明,新闻媒体需要与受众建立直接关系,同时也要战略性地利用这些平台与难以接触的人群(比如年轻受众)建立联系。我们看到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在平台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

  刘可敬告诉记者,最近有很多人打来电话向他求一张病床,甚至有外省的病人要飞到他所在的上海,但多被他劝退了。“没床位,现在基本是等着,你解决不了。”

  据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12月29日下午,安庆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远程视频方式对安徽省公安厅原党委副书记、副厅长陈小平受贿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40万元,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而荣义辉出现症状的第一天,还在值夜班,第二天又开始做新病房规划。“那阵儿我觉得,无所谓,小车不倒只管推呗。”荣义辉说,“到了中午,直接就被干翻在床上,两个小时嗓子就完全失声了,上吐下泻。”但他只休息了两天,就回来了。

  这个“故事”同样被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注意到了,大使馆发言人对此“表示遗憾”,称有关报道毫无事实依据,完全是子虚乌有,所谓中国“海外警察站”根本不存在。

  公开报道显示,启动长九高铁等项目前期研究已经被地方政府提上议事议程。有意思的是,当地媒体已经开始畅想长沙的“逆袭”——“渝厦高铁全线贯通后,渝厦、京广、沪昆3条高铁大通道在长沙交会,长沙有望成为中部地区最大高铁枢纽。”

  可就是这样一位曾在中国学习、专门从事中国相关话题的CNN资深记者,居然能把“中国台湾”和“泰国”搞混,整个CNN国际频道可以在一晚上连续三次搞错“台湾”的地名。

杨心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