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部:警惕网络社交媒体中的“猎密者”

来源: 36氪
2024-06-14 19:08:09

  好奇的“网友”

  在某涉密单位工作的赵某,喜欢在办公场所自拍并上传至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还时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其中,一位“热情”网友对赵某的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经常打探其具体工作内容,并表示可出大价钱“购买”赵某单位的内部资料,并提出最好能够提供涉密材料。赵某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越过了红线,出卖了大量单位内部涉密文件。赵某已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迎接他的将是法律的制裁。

  隐藏的“猎手”

  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窃密也愈发猖獗。

  ——隐蔽关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往往会潜伏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暗处,从广大网友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文字、照片、视频等信息中,分析寻找我涉密接密人员,并伺机展开“猎密行动”。

  ——攀拉结交。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发现目标后,可能会通过加好友攀拉关系、表示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浓厚兴趣、开展研究合作、提供高收入“兼职”等方式,伪装其真实身份和意图,与我相关人员建立联系。

  ——渗透窃密。在初步建立信任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采取金钱拉拢、诱蚀腐化等各种方式开展情报窃密,甚至会卸下伪装,以威胁警告等粗暴方式逼迫对象就范,以达到其窃密目的。

  防范的“法宝”

  网络社交需谨慎,防范意识不可少,个人信息莫轻传,安全防线要筑牢。规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内容发布行为,既是履行保密义务的要求,也是强化自我保护的需要。涉密单位工作人员或工作生活区毗邻涉密敏感场所的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在网上发送传播相关内容,否则将会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猎密者”实施违法行为提供可乘之机。要想防范网络社交的隐形泄密风险,有效规避“猎密者 ”的追踪,应掌握以下“法宝”:

  ——时刻谨记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与匿名性,时刻保持必要的警惕心与防范心,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目标。

  ——不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传播涉密工作场所的环境设施,显露本人证件、制服等表明工作身份物品,不要“打卡”标记涉密场所地理位置。

  ——不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备注涉密工作人员的单位、职务等信息,严禁上传、存储涉密信息。

  ——不要向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认识的陌生网友透露自己的涉密接密人员身份,讨论涉密工作内容。

  “这边商户多,寄件业务比较多,我习惯全派完件后再统一取件,要不然容易手忙脚乱,万一弄错就麻烦了。”王毅拿袖子擦了把汗推着车说,这里收取的包裹一般以茶叶、茶具为主,现在茶城内店铺逐渐恢复营业,订单不断增加。

  与此同时,人才更是证券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所在。《安全提升计划》要求券商信息科技专业人员不低于公司员工总数的6%,网络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不低于信息科技专业人员的3%且不应少于4人。并且各券商要优化技术从业人员结构,聚焦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做好金融科技专业领域核心人才挖掘、培养,完善从业人员梯队结构,做好青年技术员工等储备。同时,健全从业人员培养体系、完善市场化激励约束机制。

  张伯礼院士:

  1月6日,丰元股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公开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山东丰元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拟在玉溪市投资建设规模为20万吨锂电池高能正极材料及配套相关项目,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为一期项目:年产5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及1000吨黏土提锂中试线,后续项目根据一期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进。

  不建议前期、早期使用抗生素对抗病毒。

<strong>  接续奋斗,无悔时代重托</strong>

王怡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