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西方指责中国的真实心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来源: 大河网
2024-06-07 10:18:23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随着西方加剧贸易争端,中国需要发展战略性高科技领域,并为其商品和服务建立强大的全球供应链。”

  6月5日,香港《南华早报》著名专栏作家卢纲(Alex Lo)发表一篇题为“中国的经济战略与生产过剩和倾销无关”的评论文章,对美西方政客不断热炒的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予以驳斥。他认为,美西方动辄拿“世界其他地区”说事,将中国绿色产业渲染成“洪水猛兽”,但其实许多国家并不认同这些说法。

  更重要的是,在美西方对华不断围堵打压之际,中国势必要采取行动,大力发展自身高科技能力,为产品和服务建立可靠的全球供应链。近年来,在积极奋进式的国家体制引领下,中国在新兴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大量投入,换来了绿色产业、高铁和商用大飞机等许多领域的丰硕发展成果。

  文章作者卢纲指出,在针对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标签之下,西方批评者实际上是在发动一场新的“贸易战”,以作为全面遏制中国及其所谓“威胁”的一部分。这一做法相当具有典型性,当有一方发动一场战争,无论是军事层面还是贸易层面,都会去指责“是对方让我这么做的”。

  比如,美国驻日本大使拉姆·伊曼纽尔(Rahm Emanuel)最近就是这么干的,他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声称“中国正将其国内经济问题输出到世界其他地区”,“而美国正帮助盟友对抗中国向其倾销廉价商品”。

  “他(伊曼纽尔)所声称的‘世界其他地区’,似乎指的是美国和欧盟,但大多数人认为的‘世界’要大得多。”卢纲直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并不和伊曼纽尔有同样的感受。

  非洲金融公司是非洲地区重要的多边金融机构之一,其首席执行官萨马伊拉·祖拜鲁(Samaila Zubairu)上个月就表示,中国应当将目光投向非洲,以实现其供应链的多元化,并回击西方的“产能过剩”指控。

  “我们希望中国做的……是将非洲视为供应链多元化的一环,因为非洲有矿产和金属支持这一点。”他认为,作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全球领导者,中国应该将更多的绿色产业供应链转移到非洲大陆。“非洲也有可再生能源,所以这些材料的加工应该在非洲进行。”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确实已将大部分出口从发达市场转移到南半球,并将生产转移到包 括非洲在内的发展中经济体。

  文章认为,除了伊曼纽尔之外,包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等美国政客频繁炒作的“中国产能过剩论”,中方显然不会认同。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在贸易和经济方面,西方对华敌意实际上蔓延至了多个领域。鉴于美欧不断围堵打压中国获得某些技术、市场和金融渠道,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国内高科技能力,并为其产品和服务建立可靠的全球供应链。

  在这其中,绿色产业尤为重要,中国的绿色产业在太阳能电池和电池板、电动汽车以及锂离子电池等领域都取得了全球主导地位。文章直指:“西方国家对这些领域上的抱怨只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因为他们自己的产业因缺乏投资而远远落后。”

  其实,不仅仅只有绿色产业这一领域,中国在高铁、商用大飞机(C919)等其他领域也发展迅速。以GDP来衡量,中国政府用来支持新兴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的投入,与其国防支出相当。

  ST易购提到,2022年消费市场波动较大,消费需求疲软,企业所在家电行业叠加房地产销售低迷影响表现较弱,企业发展外部环境承压,内部仍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受此综合影响,公司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下滑约47.4%,由于销售规模的下滑较大,公司坚持效益效率为先,在成本费用方面深度优化,但仍有部分固定费用如总部端的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尤其是流动性相关的财务费用还不能全部分摊,公司净利润仍有一定规模的亏损。

  相比起北京冬奥会上尚显稚嫩的表现,韩雨在本届大冬会上以沉稳的发挥成为中国大学生女子冰壶队的定海神针。韩雨本人对于自己的日渐成熟有这样的理解:“以前在比赛中,更多的是考虑自己的每一壶该怎么打,现在能够站在全队和队友的角度去看整个比赛,关注的不再只有个人的得失。”

  记者注意到,近期欧佩克等产油国延续减产的决议从供给端为油价提供了底部支撑。2022年10月5日,欧佩克会议宣布降产量配额下调200万桶/日;12月4日,欧佩克会议宣布2023年继续维持减产。

  办法进一步明确审核登记的申请时点、主体、途径、材料等要求,规范申请变更的适用情形和办理流程;完善外债审核登记网络系统,更大程度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减轻负担。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建立协同监管机制,通过在线监测、约谈函询、抽查核实等方式开展监督管理。

  据统计,2022年广东全省完成油茶生产52.55万亩,其中油茶新造17.48万亩,低产林改造35.07万亩,全面完成年度生产任务。截至目前,全省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82万亩,茶油年产能约6万吨,种植面积名列全国第6。

  2014 年是锂离子电池行业动能转换的转折之年。2014 年之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增长陷入停滞,消费锂电池的产量增速也降到 10%以下。中国锂电企业与日韩比仍聚焦于中低端市场,生存压力陡增。

吴与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