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载荷专家首度入选预备航天员 创科界感振奋、骄傲

来源: 齐鲁壹点
2024-06-12 23:06:48

  中新社香港6月11日电 (记者 韩星童)香港载荷专家首次成功进入中国预备航天员名单,多位创科界代表1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代表香港创科发展及人才实力,获得了国家的认可。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当天发布的消息显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香港、澳门各1名载荷专家。选拔工作自2022年下半年全面启动,经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10名预备航天员后续将进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接受全面系统训练。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及工业局局长孙东会见传媒时坦言“感到无比兴奋、骄傲和鼓舞”,他认为这充分显示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关心和支持,对香港创科发展、特别是人才实力充分肯定,让香港能够在国家的重要平台上贡献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这当然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科技创新界)邱达根对记者表示,这标志着香港参与国家航天事业的另一里程碑,同时也代表过去多年来香港创科界、创科人才的不懈努力及实力,获得了国家的认可。

  “毕竟遴选过程极为严格,对载荷专家的知识、体能、心理等领域的要求均相当高。”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科技协会会长林至颖同样认为,这除了体现出“一国两制”下香港独特的地位,以及国家对香港的关爱,更是对香港在创科领域发展的充分肯定。

  事实上,香港多所大学科研实力雄厚,在多个航天相关领域如通信、工程、数据等人才辈出。据邱达根所知,香港中文大学(港中大)、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港理大)等积极与内地航天相关机构联络,争取携手推进项目。当中,港理大成果颇丰,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专家携手研制太空仪器,曾协助嫦娥三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嫦娥六号探月任务和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取得成功。

  多次参与上述研发任务的港理大精密工程教授及精密工程讲座教授、深空探测研究中心主任容启亮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称,成为“太空人”遨游宇宙,是他们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梦,对于如今的香港年轻人而言,已不再遥不可及,可见国家在推动科技发展、航天发展的历程里,始终与香港同行,接纳港人参与其中、发挥所长。

  此次香港载荷专家脱颖而出,给予香港各界极大的信心和希望,“特别是对年轻人产生鼓舞作用,激励他们奋发向上,未来会有更多机会参与国家科研项目。”容启亮觉得,年轻人当务之急是以知识不断充实、提升自己,为这些适时出现的机会时刻做好准备。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港中大工程学院副院长、香港科技创新联盟副主席黄锦辉相信,入选的香港载荷专家将成为年轻人的榜样,激发他们对于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情,日后为 国家发展作出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到单位报到的第二天,他和新来的同事们就被拉到了塔河的下游——大西海子水库。

  因此,来到直播间相亲的既有年入近百万的成功人士,也有收入微薄的工人,甚至还有一些残障人士。他们会简单介绍自己,平凡的人生被浓缩在短短的几句话中,各个小故事组成了精彩的情景悲喜剧,使直播内容极具戏剧性。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广电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电影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明星广告代言活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包括知名艺人、娱乐明星、网络红人等在内的明星代言活动做出明确具体、更具操作性的规定,为坚持正确广告宣传导向、廓清行业风气、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维护广告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其中强化对明星代言的约束部分,引发了业界的普遍关注。

  <strong>看多中国资产再成共识</strong>

  为满足市民就近就诊需求,上海对社区发热门诊实施扩容增能,满足氧疗、输液、住院等服务需求,中午“连一连”,晚上“延一延”,实现每周7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发热诊疗服务全覆盖,市民可通过多个小程序查找附近社区诊疗点距离、服务时间和忙闲状态等信息,推动潜在新冠重症患者在社区“早发现、早干预与早分流”。

  加大智能物流技术下沉,助力农产品上行。

林嘉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