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Pandaily创始人:如何讲好中国创新故事?

来源: 股城网
2024-06-02 08:55:20

  中新社北京1月3 1日电 题:如何讲好中国创新故事?

  ——专访科技媒体Pandaily创始人周恒星

  中新社记者 薄雯雯

  有这样一家名为Pandaily的英文媒体,将熊猫元素融入名字与LOGO,在海外拥有大量读者。不过,Pandaily并非“熊猫日报”,而是一家致力于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科技与商业的媒体。

  近日,科技媒体Pandaily创始人周恒星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他创办Pandaily的故事以及如何更好向海外推介中国创新的思考。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创办Pandaily的初衷是什么?

  周恒星:我曾是一名驻美国硅谷的科技记者。在采访硅谷科技创业者和投资人时,他们总会反过来问我许多关于中国科技圈的问题,并把我介绍给身边其他对中国感兴趣的朋友。从那时起,我意识到中美科技圈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不同于中国对硅谷知根知底,硅谷对中国并不了解,但已渐渐意识到中国不再是简单的“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近几年,中国出现了许多产品和模式创新,他们渴望从中学习,但由于大部分人看不懂中文,只能通过与像我这样的人交流来获得信息。

  后来,我发现除了硅谷之外,世界上很多其他地区也对中国科技行业很感兴趣,比如印度、东南亚和欧洲,我就产生了自己做一家英文科技媒体的想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国内借助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就可以触达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受众,而且成本非常低。

  之所以选择熊猫元素作为名字与LOGO,是因为我们的报道主体是中国,又不想太严肃,而熊猫是一个很容易让外国人联想到中国的可爱形象。恰好,我也注册了“pandaily.com”这个域名。

  中新社记者:Pandaily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周恒星:2017年,Pandaily正式成立,旗下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与网站同时注册开设,因为社交媒体非常重要,可以与很多海外用户互动,更好地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在前期关注度不高的时候,我们会通过联系硅谷“关键意见领袖”、参加硅谷各种活动的方式来扩大影响力。

  一开始,Pandaily主要以提供文字资讯为主,后来也开始做视频。我们也有一档播客节目,在硅谷具有一定影响力。

  此外,一些海外读者其实不仅仅满足于获取新闻,他们还希望亲自到中国看一看,我们就会定期组织游学活动,带他们来中国考察和参观,比如去腾讯、阿里、美团等公司。对于做电子商务的创业者,我们会带他们去看盒马线下店、吃海底捞、喝喜茶、逛华强北,他们会觉得这种体验非常好,收获很大。Pandaily的记者以及行业人士还会给他们授课,提供更加深度、专业的中国科技行业信息。

  我记得当时有一位印度的创业者,是印度外卖公司Swiggy的创始人,他觉得中国外卖平台的O2O模式非常先进,他在这里看到了印度没有的新商业模式,对他启发非常大,后来他们公司也和美团开展了一些合作。

  中新社记者:你们的读者主要分布在哪里?不同地区的读者对中国的关注点是否存在差异?

  周恒星:我们的读者主要是想要了解中国的外国人,包括科技从业者、创业者和风险投资人等。目前读者分布最多的地区是北美,其次是东南亚和欧洲,最近中东地区的读者也有所增加。

  不同地区读者对中国的关注之处的确存在差异。美国的读者,尤其是硅谷,更关注中国一些新的创业公司、人工智能公司,还有一些中概股公司。东南亚和印度的读者,更关心一些在当地有产品的公司,比如小米、OPPO、一加等。最近一两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跨境电商平台在海外的受关注度也在逐渐上升。

  中新社记者:您曾专访过特斯拉CEO马斯克、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 CEO阿尔特曼,您也是马斯克传记《硅谷钢铁侠》的译者,他们是如何看待中国的?

  周恒星:这些硅谷科技领袖都非常看好中国市场。马斯克的特斯拉十多年前进入中国,一步步走到今天,如果没有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提供的供应链和工厂,是不可能发展这么快的。可以说,他们对中国都有较强的合作愿望。

  此外,马斯克和阿尔特曼两人都对中国的创业者非常了解。马斯克很了解比亚迪等一些中国汽车企业,还有一些航天企业。阿尔特曼之前是硅谷最著名孵化器Y Combinator(YC)的总裁,他在任时建立了YC中国,专门培养一些中国创业者。

  中新社记者:一打开Pandaily网站就能看到“Everything about China's Innovation(关于中国创新的一切)”这句口号,对于向世界讲好中国创新故事,您有哪些体会?

  周恒星:这句口号是从Pandaily成立第一天起就确立的定位。早期我们还受到很多质疑,特别是一些外国科技记者,他们会说“中国没有创新”。但事实上,中国有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只有坚持去报道,才会得到越来越多国外同行和读者认可。

  我们能够做的,首先是提供好的内容,让海外用户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但单纯的信息输入还是不够的,通过线上的流量可以聚集用户,了解他们的需求,之后再提供附加和定制化的服务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比如带他们来中国参观、考察,体验中国的产品与服务等,这样可以让他们更直观、充分地感受到中国的创新。其次,尽可能去影响年轻人。全球的青年一代,比起上一辈人接触了更多中国的创新产品,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更好地触达这些年轻人。

  通过这几年的报道及与读者互动,我最直观的感受是,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不管哪个国家的人都喜欢好的产品与设计,喜欢创新带来的优质体验,喜欢高性价比,而很多中国公司可以提供这些。我也希望让世界上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中国的创新,让更多人能够从学习中国的创新中获益,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我认识的外国创业者都希望与中国合作、反对“脱钩断链”,因为逆全球化会阻碍商业与创新的发展。(完)

  受访者简介:

  周恒星,科技媒体Pandaily创始人。Pandaily是一家专注报道中国科技行业的英文媒体,在北美、欧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地拥有大量读者群体。在创建Pandaily前,周恒星曾供职于《中国企业家》杂志和极客公园,长期报道硅谷科技行业,是马斯克传记《硅谷钢铁侠》中文版译者。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跟农业有关,新农业是大势所趋,从事三农行业也会有很多新的政策(扶持)。”选择返乡的“00后”扬州大学毕业生陈乐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我从事经营中药材销售20多年,从未遇到过这么大涨幅。”长期居住在广西玉林的张黎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今年53岁的张黎主要从事甘草销售,1998年开始,张黎和丈夫就开始从河北省安国市进购中药材转售至广西玉林。张黎表示,去年没涨价前,一公斤甘草售价20元左右,现在同样重量的甘草售价已涨到四五十元。

  今年2月的“气球事件”之后,中美高层对话交往几乎陷入停滞,为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又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布林肯访华之前,中美之间的接触已明显增加,释放了积极的信号。

  然而,经过半年的历练,陈乐认为,回乡创业并不适合自己这种既缺乏资金,又缺乏种植知识和技术的“小白”。这与前述研究的调查结论相吻合,报告指出,“新农人”较一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更突出的土地、融资、雇工、物流、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困难,还要面对家庭不理解、社会不认可、对农业不熟悉等自身问题。

  这是一部反映红军时期苏区儿童团员在党的领导下,在对敌斗争中逐步成长的儿童剧。嘉静童声秉承教育戏剧的理念,寓教于戏,寓教于演,通过戏剧的形式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少年儿童对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认识,了解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培养优秀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到目前为止,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一共进行了九次,时间分别是2013年11月、2014年9月、2015年9月、2016年11月、2017年12月、2018年12月、2020年7月、2021年12月和2023年7月。

林雅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