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诠释全球治理方案 中国外交更有作为

来源: 房天下
2024-06-20 09:01:26

  中新社北京3月7日电 (谢雁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7日面向中外记者答问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国际问题专家认为,此次外长记者会讲述了中国眼中的世界,详细阐述“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两大主张,在全球治理方面给出了更具体的中国方案。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苏晓晖表示,王毅就这两大主张进行具体阐释,答问之间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有了更细致的描绘。

  首先,何为“平等有序”?王毅指出,平等的多极化,是要体现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有序的多极化,是要共同恪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共同坚持普遍认同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是世界多极化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推动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说,对于怎样推动多极化,王毅从保持大国关系稳定、与周边国家携手共进、与“全球南方”共谋振兴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措施。

  在回应中俄关系时,王毅表示,中俄双方打造了一种完全不同于冷战旧时代的大国关系新范式。提到中美关系,王毅再次强调中方的立场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敦促美方言行一致地把承诺落到实处。谈及中欧关系,王毅说,“希望中欧关系能一路绿灯,畅通无阻”,“只要中欧互利合作,阵营对抗就搞不起来”。

  “今年恰逢中俄建交75周年、中美建交45周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促进大国良性互动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全球战略稳定都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高飞说。

  在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中,“全球南方”也是重要力量。王毅在会上就金砖扩员、“全球南方”的崛起进行回应。“这反映出中方极力打破一讲多极化就是少数几个大国的叙事。”刘卿说,今年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迎来成立20周年,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也将于秋天在中国召开。“这些都释出中方要汇聚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南方力量’的信号。”

  其次,何为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王毅清晰阐 明,普惠的全球化,“是要做大并分好经济发展的蛋糕”。包容的全球化,则指向“不搞发展模式的单一化,摒弃损人利己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

  高飞表示,为促进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方在会上提出具体开放举措,宣布将从3月14日起对瑞士等6国试行免签政策,将组织更多“驻华使节地方行”等。“这些都反映出中方想把经济发展的蛋糕做大分好,不断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破解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结构性难题。”

  作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开启第二个金色十年也在会上被提及。刘卿说,中国不追求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期待成为世界现代化的加速器,共建“一带一路”等国际公共产品就是中方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的最好诠释。

  对于近年来大热的人工智能治理,王毅指出,如果企图在人工智能上也搞什么“小院高墙”,将会犯下新的历史错误,不仅阻挡不了各国的科技发展,还会破坏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削弱人类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无论是主动释出开放举措,还是反对‘小院高墙’‘脱钩断链’,都表明中方在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的过程中,始终秉持开放包容的建设性立场,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高飞说。(完)

  石晓春是北京市公安局退休干部,和傅政华相识几十年,他很早就看准了傅政华是个官迷,也生出了利用他的念头。2018年,他向傅政华吹嘘自己有特殊门路,能帮他“搭天线”谋升迁,傅政华立即热情贴靠,主动称兄道弟。石晓春的套路,其实就是一边用谎言吊住傅政华的胃口,一边利用他的职权为自己和关系人办事、站台,从中收受他人巨额财物。

  “我这是准备去北京女儿家过春节,山药、红枣都是给她带的礼物。”这趟去北京,白勇计划春节后返回郑州,他说,现在出行相对从容,高铁也拉近了北京和郑州的距离,和亲人团聚变得容易。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烟台1月7日电 (王娇妮 许茜)1月7日,2023年春运正式开启。记者从烟台国际机场获悉,今年春运期间该机场预计完成航班起降7100架次,其中客运航班6700架次,货运航班400架次;预计运送旅客60万人次,日均1.5万人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太原1月7日电 (任丽娜)增开临时旅客列车22对;开行枢纽动车;部分列车推出8折优惠……7日,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正式开启,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推出30项春运便民举措,为旅客创造平安、有序、温馨的春运旅途。

  广州老年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需求不断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对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的养老服务供给主要是生活照料、适老化环境、慢病管理、康养照护、心理慰藉等,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在养老服务中缺失。针对此问题,广州市政协委员欧阳智鸿建议建立社会监护制度,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开展社会监护试点工作、探索监护及监护监督规范制度、普及理念与持续社会教育等措施,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保障。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将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对此,青海全省上下集中资源、集中力量,统筹推进医疗资源准备、老年人疫苗接种、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各项工作,将防控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统筹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应对疫情高峰,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

黄雅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