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 背后是阅读方式多元化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26 04:33:08

  高校图书馆借阅量下降,其实并不算一个很 新鲜的事情,只不过随着阅读方式愈发多样化,这一趋势也变得更加明显。数据显示:东北某高校的图书借阅量,在2019年时,还有24万多册,到了2022年,就只有8万册了。长期来看,恐怕这一数据还会继续下

  图书馆在高校教育与学生求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也得承认,如今有不少替代品,可以取代过去图书馆的功能。

  我记得自己当年读大学时,如果想看书,不论是沉潜阅读专业书籍,还是博览不同学科的知识,几乎只能去学校图书馆。后来,赶上网购图书价格比较低廉的时期,在网上买了很多书,但考虑到存储空间和价格问题,要看很多书尤其是旧书,还是只能去学校图书馆。而且,在智能手机没有普及的时代,别说电子阅读,就是想在移动端及时了解资讯动态,也不是很容易。而学校图书馆附带的机房,可以满足同学们的电子阅读需求——可以说,爱读书的同学,是不可能不“泡图书馆”的。

  然而,如今的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的读书软件,以极低的成本获取想要的知识。虽然读书类App大多需要用户购买会员,但相对纸质书的价格,这笔钱还是很便宜、很划算的。这种阅读方式,既廉价,又消除了阅读的时空隔绝——随时随地可以看书,并将一些内容通过社交平台及时与朋友交流,可谓性价比极高。我和身边不少书友,最初都不喜欢电子阅读,但随着时间推移,便适应了新的阅读方式。相比之下,去图书馆看书,反而成了某种具有仪式感的文化活动。

  事实上,现在很多大学生去学校图书馆,并不是为了看书,而是利用图书馆相对舒适的环境来备考,或考公,或考研,那些无功利目标的阅读反而成了“稀缺品”。回顾往昔,反观当下,我还是觉得在大学时代,应该有一段在图书馆里的静谧时光,获得纯粹的阅读体验。这些阅读或许不会给自己的考试成绩带来什么具体的帮助,却能让人具有开阔的知识视野,培养深刻的洞察意识,获得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都能让人受益终身。

  虽然我喜欢深度阅读,但也不能否认,如今在一些视频网站上,“知识区博主”提供的“短平快”式的知识类视频,也并非没有价值。它们在问题意识、趣味性和通俗性等方面,对普通的学习者,其实更加友好。而且,大量年轻网民在知识类社群里一起交流,也能互相促进,避免了“独学而无友”的问题。可想而知,这样方便的知识获取方式与读书交流渠道,对于大学生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

  在网络阅读风潮的冲击下,高校图书馆的职能也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比如,高校可以在图书馆开辟专门的空间,为备考的同学提供专门的自习室。而那些只是想在图书馆里“闲逛”的同学,也能获得学校老师更加专业的指导。提升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也符合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9日电 题:美国教科书如何塑造美国孩子的中国印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9日电 日前,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五届运动会竞赛规程总则》(以下简称《竞赛规程总则》)指出,第十五届全运会竞赛项目包括游泳、射箭、田径、羽毛球、篮球等34个大项。此外《竞赛规程总则》中提到,在各项目资格赛前进行体能测试,合理设置体能测试内容、标准和方式,达标者方可参赛。

  站在庆贺任务成功的“大红屏”前,被称为 “梦圆天团”的发射场控制室倍感振奋、倍感自豪。“新年贺词中指出,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我们的‘太空之家’遨游苍穹。”发射场控制室主任,空间站天和、问天、梦天三舱发射任务01指挥员廖国瑞表示,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空间站建造母港,2年时间内,中国空间站三大舱体、四艘货运飞船从这里陆续成功飞向太空,造就了筑梦太空的坚实底座和底气,助力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迈出新步伐。

  “中国重新开放带来希望”,孟加拉国《商业标准报》网站8日发文称,中国的全面开放有助于稳定全球供应链,降低生产成本。孟加拉国服装制造商和出口商协会主席法鲁克·哈桑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重新开放的中国将降低我们的原材料进口成本,因为我们依赖中国进口大量原材料。”此外,孟加拉国出口商还希望开拓中国市场。

  根据官方统计,在2021至2022学年,像郝俪雯这样就读香港幼儿园及中小学但居于内地的学生逾1.8万名。

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团股长徐能说:

李宏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