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德保隘章土布制作:织机飞梭传承民族文化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4 23:49:11

  中新网百色6月14日电(李逍 卢春耀)在广西百色市德保县足荣镇泗营村隘章屯,当地完整保留并传承着壮族传统棉纺织技艺。近日,记者采访德保隘章土布制作技艺的传承人许美遍,了解这一技艺背后的

  许美遍出生在德保县足荣镇,她的妈妈靠出售一些自己纺织的布匹维持生计。因人手不足,许美遍兄弟姐妹三人不得不跟母亲学习纺织。当时11岁的许美遍个子矮,织布时不能坐在座板上,只能站着一脚一脚踩在踏板上织布。

  “在隘章有一句话,隘章无女不纺织。那时,学纺织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能够填饱肚子。”许美遍回忆起童年往事说道。正因为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她为了把布匹织得精、织得细,卖得好价钱,经常与左邻右舍交流经验。

  如今,色线的选择,经纬密度的调配,纯棉度的检验,许美遍都要手把手,面对面地向徒弟传授,徒弟们现在织出来的土布面料,均匀平整,甚至可以与工厂、公司出产的商品媲美。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手工纺织也曾一度落寞。为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当地相关部门深挖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足荣镇也在隘章屯建设了村史馆,馆内展示各类非遗活动的宣传图片,以及当地最具有特色的用隘章土布制作的民族服饰、布匹、围巾、包包和鞋子等,还摆放了纺织土布用具。

  2018年,在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隘章土布围巾受到泰国贵宾的青睐,首次走出国门。2020年,德保隘章土布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诸多平台上的亮相,如今的德保隘章土布制作技艺愈发充满生机和活力,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并喜欢上这项技艺。

  许美遍经常说:“现在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了,但是我也不会忘记,也不能忘记这门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我一定要把它发扬下去,让下一代都知道老一辈是怎么生活过来的,这是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李菲开始“相信爱情”了。她觉得,真正相爱的人,决不会因为“小风小浪”而分开。

  有数码厂家告诉北青报记者,对于这类已经使用时间较长的数码产品,其实并不建议消费者选择维修,直接换新机更合适。“这不仅仅是从花费成本上的考量,也是技术上的建议。首先是各种元器件间相互匹配度的问题。这位人士介绍,厂家在产品设计中对于各部分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都会有整体的考量,使用年限整体上是互相匹配的,从而避免一部分元器件到了使用寿命而另一部分元器件还能较长时间正常运转而引发的成本浪费。以一部普通数码相机为例,如果不考虑性能指标的落伍,一台机器建议使用六年左右,如果主板在使用了四年后出现故障换新,就可能遇到两年后其他部件又出现问题。“到那时如果放弃维修直接换新,相当于这个新主板只用了两年时间就下岗了,其实造成了更大的浪费。”当然,他也表示,如果只是非核心部件的小故障,花较低的费用维修还是值得的。

  按照计划,中国男足亚运队将于2月4日至14日在佛山市进行新年首期集训。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漳州1月30日电 (廖珍妹)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晚上11时开始,福建漳州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玉尊宫举行隆重的“天公诞”祭拜仪式,吸引众多民众参与。同一时间,台湾宜兰草湖玉尊宫也同时举行祭祀大典,两岸民众以同样的方式共同祭拜玉皇上帝,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吉祥。

  “活力旺盛”“更加乐观”……春节期间,中国文旅市场再现“假日经济”的强劲活力,激发全球旅游等行业的新期待。

王淳紫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