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三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人事调整不断 主因或是去年“三率”奇高

来源: 海外网
2024-06-12 20:13:14

  来源:观潮财经

  今年以来鑫安保险人事调整不断,或因去年业绩。

  近日,鑫安保险法定代表人由原董事长李冲天变更为现任董事长徐锦辉。观潮财经还发现,在该险企第三位主持工作副总经理吴赈宇的任职资格获核准后,近一个半月鑫安保险高管团队再增两名核心成员。

  今年以来鑫安保险的一系列大变化,或许主要来自去年的业绩。

  作为一家由车商绝对控股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鑫安保险成立12年,去年在获取了其史上最高保费9.51亿元后,各方面问题似乎集中爆发,出现了史上最高单次亏损1.46亿元,史上最高赔付率带动下的最高综合成本率——157.98%!费用率也自2022年4季度开始抬头,一度超过40%,直至今年一季度“刹车”。

  鑫安保险由一汽绝对控股,其历任董事长、唯一一任总经理及后面三任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均来自一汽。但经营成果上,似乎并未像之前业内所预期的高保费、高利润率,反而是核心经营管理层一换再换,总经理岗位长期空缺,保费一直未登上10亿平台,盈利情况也并不稳定。

  01

  徐锦辉接任法人,高管团队再添两人

  鑫安保险人事调整不断。观潮财经发现,近日鑫安保险法人变更工作完成,由现任董事长徐锦辉接任。不仅如此,观潮财经发现,在该险企第三位主持工作副总经理吴赈宇的任职资格获核准后,近一个半月该险企获批高管团队进一步扩充。

  据爱企查显示,6月5日,鑫安保险新增4条工商变更。其中一条显示,该险企法定代表人由原董事长李冲天变更为现任董事长徐锦辉。其余三条分别为联络员变更、董事监事经理变更以及章程备案。

  (爱企查:鑫安保险)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原法人李冲天于2023年9月便已离任董事长,在任时长约两年半。2021年4月,张影被免去该公司董事长职务后李冲天接任。李冲天离任后,该险企董事长变更为徐锦辉。从履历来看,张影、李冲天、徐锦辉均来自一汽。

  不仅如此,张影离任后的三年,鑫安保险先后任命三位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但始终未有正式的总经理人选,该公司“将”位也一直处于空缺状态。

  5月8日,鑫安保险官网显示,经该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正式任命吴赈宇为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其任职资格已经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吉林监管局核准。

  吴赈宇正式成为继原总经理张影离任后该险企第三位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据该公司官网显示,今年3月,其作为临时负责人被指定负责鑫安保险经营管理工作。

  公开信息显示,吴赈宇与此前两位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均拥有“一汽”背景。据其履历显示,吴赈宇曾先后就职于一汽财务、一汽资本、一汽汽车金融、信达一汽商业保理等公司。

  与前两位临时负责人不同的是,此前两任均从鑫安保险管理层提拔而来,吴赈宇出任临时负责人之前并未在鑫安保险董监高团队中,属于“空降兵”。

  但其对鑫安保险并非完全陌生,此次回归鑫安保险对于吴赈宇来说是“二进宫”。据观潮财经了解,2016年之前,吴赈宇曾先后出任鑫安保险办公室负责人、董事会秘书兼办公室负责人、战略管理部部门经理等职务。

  吴赈宇接棒之前,该险企前两位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分别是王抒智、杨春风。2021年6月,鑫安保险正式任命时任副总经理王抒智主持工作,但因受上级单位工作安排调整无法有效履职,于2022年10月被免。一个月后,杨春风接任,今年3月主持工作不足一年半又被免职。

  除“一二把手”外,观潮财经发现,相较于该险企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近一个半月鑫安保险高管团队再增两名核心成员。官网显示,目前该险企合计5位高管。除吴赈宇外,还包括总经理助理曹静伟、总精算师于飞、合规责任人兼董秘王洪军、审计责任人王红叶。从履历来看,曹静伟、王洪军、王红叶均拥有就职于一汽财务的任职经历。

  另外,据鑫安保险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去年10月,该公司原总精算师兼财务负责人朱伟被解聘。其于2021年4月正式出任该职位,任职时长两年半。

  同时,朱伟是该公司彼时高管团队中唯一一位没有“一汽”相关背景的高管,之前先后就职于平安产险、永安财险、都邦财险、渤海财险、爱和谊(中国)等财险公司。

  从此次新加盟的总精算师于飞也来自保险市场,其常年投身于产险领域,曾服务于人保财险、阳光财险、现代财险、久隆财险等业内公司。

  02

  总经理长期空缺,接连三位副总主持工作

  鑫安保险是一家由一汽绝对控股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其历任董事长、唯一一任总经理及后面三任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均来自一汽。但经营成果上,似乎并未像之前业内所预期的高保费、高利润率,反而是核心经营管理层一换再换,总经理岗位长期空缺,保费一直未登上10亿平台,盈利情况也并不稳定。

  2011年8月,原保监会下发筹建鑫安保险的批复,由一汽财务、一汽轿车、富奥汽车零部件等10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注册资本5亿元,时拟任董事长滕铁骑,拟任总经理张影。

  2012年6月该险企正式成立,是国内获批的第三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同时也是国内第二家整车厂主导筹建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

  从该险企股权状况来看,鑫安保险目前合计9位股东。其中5家国有股,均为“一汽系”公司,仅该部分股权例就高达90%。

  据了解,一汽早在2007年曾尝试进军保险业,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据公开报道,2007年8月,一汽夏利发布公告,一汽集团旗下5家公司将共同建设一家专业汽车保险公司,预计注册资本2.6亿元。其中,一汽夏利、一汽四环、一汽轿车、一汽财务4家公司各自出资0.52亿元,分别持股20%,吉林亿安保险经纪出资0.05亿元,持股比例为1.9%。另外18.1%的股份将邀请不超过两个投资者共同持有,合计出资0.47亿元。

  据彼时媒体报道,这家拟成立的公司将依托一汽集团的产业优势,以车险为发展重点。但最终因一汽在保险领域缺乏经验,申报的后期阶段缺乏实际的执行方案而没有通过相关监管机构审核。

  从注册资本来看,相较于当时拟成立的保险公司,鑫安保险注册资本几乎翻番。作为“一汽系”险企,鑫安保险历任董事长与总经理也均来自“一汽系”。不仅如此,一汽向该险企派任的领导多具备财务、汽车金融等相关岗位任职经验。

  鑫安保险成立半年后,2013年1月,滕铁骑、张影出任该险企首任“一二把手”的任职资格相继获批。

  但观潮财经发现,次年3月鑫安保险2013年度股东大会审议了《关于董事、监事离任及拟任人选举的议案》,一致通过滕铁骑董事长离任审计报告。两个月后,滕铁骑正式离任,时任总经理张影接任董事长。自此之后的9年间,张影同时扛起了鑫安保险“将帅”职责。

  2021年4月,张影被免去董事长职务,不足一个月,其总经理职位同样被免。不仅如此,其也成为了该险企成立至今唯一一任总经理。任职经历来看,加盟鑫安保险之前,其工作履历主要集中在“一汽”内部,是从基层提拔起来的干部,目前已到达退休年龄。

  张影离任后,李冲天、时任副总经理王抒智分别接任董事长、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公开信息显示,李冲天在一汽就职期间,曾作为部门负责人带领部门出具了11版方案用来体制改革,解决了一汽将近20年的体制问题。

  李冲天在该职位任职两年半,2023年9月,鑫安保险董事长一职变更为徐锦辉。与此前几位董事长一样,徐锦辉同样成长于一汽。

  03

  史上最高三率,鑫安去年怎么了?

  总体业绩情况来看,鑫安保险自成立以来保费未上过10亿元平台,最接近的去年出现了其成立以来的最大亏损1.46亿元。而今年开年保费骤降,一季度保费收入仅1.64亿元,同比下降38%,较2022年同期的1.88亿元也有一定差距,不过利润开始回正。

  鑫安保险作为一汽集团旗下专营车险的险企,依托一汽集团生产企业布局和遍布全国的汽车销售网络,目前已设立吉林、山东、青岛、四川、天津、江苏6家省级分公司。整体来看,近几年该公司盈利水平相对震荡。其中车险业务仅两年承保盈利,截至2023年,该项业务累计承保亏损3.84亿元。

  资产总量来看,成立前9年鑫安保险资产总额持续上升,并于2020年达到峰值31.64亿元。随后便迎来连续三年下降。截至今年一季度,该险企累计总资产25.44亿元,环比减少1.34%。

  整体来看,该险企净资产整体相对稳定,2014年骤增至10.14亿元后,仅近两年出现规模下滑,今年再次呈现正增长。据该险企最新一期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Q1,鑫安保险累计净资产10.06亿元,环比提高2.46%,在资产总额中占比四成。

  净利润水平来看,鑫安保险近两年盈利不稳,今年一季度该险企实现净利润0.07亿元。

  整体来看,该公司成立第三年便实现首次盈利,随后7年盈利规模持续增长,2021年净利润水平达到1.28亿元。2022年该险企净利润有所下滑,去年出现成立以来最大亏损,累计净亏损1.46亿元,较上一年亏损1.8亿元。成立至今,该险企已累计盈利约4.78亿元。

  具体至车险业务来看,该公司机动车辆保险仅2018年、2022年承保盈利,分别实现承保利润0.32亿元、0.16亿元。2012-2023年间,该项业务累计承保亏损3.84亿元。

  从车险保费来看,2023年之前该项业务原保费收入整体上升,但保费规模均未超5亿元。2023年鑫安保险机动车辆原保费收入达到5.22亿元,同比增长10%。

  从整个公司来看,成立前7年,该公司保费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今年一季度鑫安保险共实现保费收入1.64亿元,保费规模仅有2023年全年的17.25%。

  从车险在该险企保险业务收入总额中的占比来看,在众多财险公司纷纷转向非车险业务的同时,鑫安保险车险业务经历连续3年下降后,2020年起,该险企车险业务原保费收入在保费总量中的占比大幅提高,从2018-2019年的30%大幅提升至55%,大增25个百分点。

  针对车险未来发展,一汽集团曾表示,伴随集团公司发布“ALLIN”新能源战略,提出“全面、全方位、全体系向新能源汽车奋进转型”,鑫安汽车保险持续推进新能源保险相关业 务拓展。

  除2020年,该险企投资收益均未超1亿元。2020年鑫安保险实现投资收益1.46亿元,同比增长52.42%。

  2020年之前,该险企投资收益稳定上升,但近三年由于资本市场动荡,其投资收益也难逃影响。2023年鑫安保险共实现投资收益0.23亿元,同比下降13.03%。此前两年,该险企投资收益下滑速度均超50%。

  2023年鑫安保险成本端压力较大,赔付支出、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及管理费三项关键成本指标均有所上升。

  上图所示,2023年Q4该公司综合赔付率出现历史最高,达127.31%,环比增长约21个百分点。虽然该季度综合费用率环比下降13个百分点至30.68%,但综合成本率最终大幅提高至157.98%。

  具体至各项支出,上图可见,“赔付支出”占了支出金额的主要部分。2021年之前,该险企“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在几大关键成本占比最低,但近两年“手续费及佣金支出”费用反超“业务及管理费”的金额。

  该险企赔付支出金额持续增加,并在2023年大幅提高。2023年,鑫安保险赔付支出合计8.37亿元,同比大增36.39%。上图所示,该险企此项支出均呈现每年双位数的同比增长幅度,仅2022年有所放缓,但这也与疫情出行减少有关。

  2021年前该公司手续费及佣金支出呈波动性增长,但均未超过1亿元。2022年,该项费用骤增至1.36亿元,同比增加70.30%。去年该项支出再次扩大,支出金额为1.45亿元,同比增长6.61%。

  上图所示,该公司“业务及管理费”的走势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2012-2015年间该项支出增速较高,稳定两年后,2018-2020该项费用支出再一次扩大,随后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鑫安保险业务及管理费共支出1.38亿元,同比增长12.17%。

  作为一家由车商绝对控股的专业汽车保险公司,鑫安保险成立12年,去年在获取了其史上最高保费9.51亿元后,各方面问题似乎集中爆发,出现了史上最高单次亏损1.46亿元,史上最高赔付率带动下的最高综合成本率——157.98%!费用率也自2022年4季度开始抬头,一度超过40%,直至今年一季度“刹车”。

  车商与险企结合曾经带来行业的无尽幻想,正如当下比亚迪财险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皆是因为其“想象”空间,而这种想象何时能照进现实,怎样才能照进现实,希望技术与时机能带来新结果。

责任编辑:刘天行

  黄智贤告诉谭主,更可贵的是大陆的高铁技术自有,可以输出。台湾却完全没有技术,处处仰人鼻息。“只要记得台湾高铁那一页荒唐史,就会知道,背后百姓的辛酸泪。”

  大熊猫“小丫”因为有两个可爱而潦草的“丸子头”走红网络,被许多网友喜欢。近日,网传“小丫”因尿毒症去世,引发关注。29日,陕西省林业局相关人士回应上游新闻记者称,“小丫”的确因尿毒症于去年6月去世。

  因为以肉为主,当主食吃得多,所以吃一顿锦州烧烤并不便宜。在锦州有一句话叫“吃烧烤比吃中餐贵”。人均七八十是常态,吃好点得一百多,放在北京,这个价位也在餐饮领域中等偏上的位置。

  实际上,从20世纪90年代起,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就成为全球范围内推动需求导向的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举措,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将基础研究同国家利益相联系,在任务驱动下,“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亦随之兴起。

  从研发投入总量看,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R&D)投入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相较十年前的4.8%,已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仍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5%~25%的平均水平。王贻芳认为,中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与总体的投入比例不足有关,更关键的症结在于,6.32%的经费也没有得到相对合理的分配,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后来,很多锦州朋友告诉我,锦州政府领导已经到淄博学习去了。我问李哥,想不想让锦州烧烤也成为淄博烧烤一样的“网红”。李哥反问,“万一哪天不红了呢?”

林欣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