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运河文化周启动 成立运河古镇影像联盟

来源: 中国长安网
2024-06-22 16:34:11

  中新网杭州6月21日电(郭其钰)千古名河济天下,因河筑梦兴浙东。6月21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从西兴出发”浙东运河文化周在浙江杭州滨江西兴古镇启动。文化周将围绕诗韵、光韵、戏韵、雅韵、舞韵、诵韵、墨韵等七大主题开展活动,以多种艺术形式重拾运河记忆,让文化遗产薪火相传。

  2014年,中国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其中位于大运河南端的浙东运河西起西兴古镇,向东经绍兴至宁波入海,既是连接吴越与中原的水上高速,也是连通陆海两条丝绸之路的黄金水道。

  为更好宣传推广浙东运河及沿线古镇,当日活动中,浙东运河沿线各区县市摄影家协会共同成立浙东运河古镇影像联盟,将以运河和古镇为创作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摄影创作与交流活动,用影像讲好浙东运河故事、讲好运河古镇故事。

  大河无言,水韵绵长。文明密码和文脉基因在运河水中一脉相承、生生不息。活动现场,滨江区理论宣讲员、“杭州青年说”宣讲员许冰带来了主题分享《西兴“运”·“拾”光说》,讲述了王根生、王利军、Jason Lightfoot、冯克礼等四位“拾”光者如何在西兴古镇复刻时光、守望历史,将这里的运河风物、人文风采传向世界。

  居住在西兴古镇的冯克礼是一名来自法国的古船专家,因热爱中国运河文化便来到浙东运河源头定居。这些年,冯克礼发挥自己专业所长,将自己丰富的帆船经验和航海知识教授给孩子们,致力于在杭州推广水上休闲运动。

  “杭州尤其适合水上休闲运动的发展,比如大运河以传统帆船出游的方式展现出更多历史文化特色,让人们乘坐复原的古代帆船游览大运河。”冯克礼说。

  杭州市委宣传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彦辉当日表示,传承发扬好运河文脉,需活态传承运河文化,将在保护好的前提下,聚焦浙东运河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进一 步激活这条贯通杭甬绍的经济动脉。

  据了解,浙东运河文化周系中国大运河申遗十周年暨2024京杭对话系列活动之一。文化周将同步举办“滨江之运·与河共兴”过塘行非遗市集、空间诗会、“从西兴出发”浙东运河专题影像展等活动,邀请国风博主“卖花姑娘”参与漆扇体验、滨之锦鲤互动,重温“七十二爿半过塘行”的西兴韵味。(完)

  这不是虚拟数字人第一次亮相文化场景。2022年,虚拟数字人在文化行业迎来快速增长,各大文化机构纷纷推出虚拟数字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艾雯雯”,从事策展工作,对文物的历史、艺术价值如数家珍,能够为观众提供讲解、导览、咨询等多种服务;陕西的秦腔艺术虚拟人“秦筱雅”,能说会唱,在一颦一笑间传递秦腔独特韵味;浙江的宋韵文化推广人“谷小雨”,是歌手也是主持人,对宋韵宋词信手拈来。这些虚拟数字人,不仅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文化服务,也更新了文化艺术的呈现方式,拓展了文化数字体验。

  如今,“数字游民”已经从畅想变成了现实。国内“数字游民”部落创始人Jarod Zhang对此给出的定义是,“数字游民”是一种被数字信息技术赋能的全新生活方式,它的受众特指那些完全依靠互联网创造收入,并借此打破工作与工作地点间的强关系,达成地理位置自由和时间自由,并尽享地理套利红利,全球移动生活的人群。Jarod 提出了“数字游民”现金流的四个象限:远程工作、自由职业、互联网创业、线上投资。他认为,文案、设计、翻译、编程等自由职业是由传统工作到“数字游民”生活方式门槛最低的转型切入点之一。远程工作则是实现“数字游民”生活方式途径中最稳妥的一条,能够享有稳定收入也能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前两者在短时间内最易达成,但从追求自由度的角度考量,创业、投资是更加长远的选择。

  比如,守正与创新。总书记强调,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改革创新”。

  多地银保监局出台措施支持当地经济发展

  “剧本狂欢”只是一种非常态

  已经能够找到方向,可是又如何知道自己走了多长的距离,身在何处呢?这时就需要丈量路程,于是出现了一种叫做“堠”的路标,即在官道边每隔一定的距离堆个石堆或垒个土堆作为路标,既可指明道路走向,又可计程。

谢耀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