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国基金:两年亏损超1000亿!管理费收了116亿,把基民坑惨了!

来源: 旅游网
2024-06-12 15:02:35

  来源:湾区007

  “基民们,你们是不是快要变成‘饥不择食’的‘饥民’了?”

  1

  两年亏损1032亿

  富国基金面临的争议还在加剧。

  看资历,它成立于1999年,是行业“老十家”之一。看规模,它目前的管理规模超过9000亿元,基金数量超过630只,排在行业头部。

  但看这两年的业绩,却是另一番景象。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富国基金旗下 基金产品合计亏损247亿元。更早的2022年,富国基金旗下产品合计亏损高达785亿元。也就是说,富国基金旗下产品这两年的亏损加起来有1032亿元。平均算下来——

  每天亏掉1.4亿元。

  数据显示,整个公募基金行业,这两年的亏损差不多是1.9万亿,按这个数据算,富国基金一家的亏损,便占到全行业的5.5%。

  1000亿可不是个小数目,根据花椒财经的梳理,2022年,以证监会行业划分,121个行业中,净利润超过1000亿元的,只有29个。

  就算你年薪1个亿,要赚到这些钱,也得从北宋攒到现在,还是不吃不喝的那种。

  尽管给基民带来如此大的亏损,富国基金的管理费可没少收。

  Wind数据显示,2023年,富国基金收取管理费54.7亿元。2022年,富国基金收取管理费61.7亿元——两年加起来收取管理费超过116亿元!

  ▲图源:飞瞰财金

  管它基民亏不亏,反正自己不亏。此外,看准网数据也显示,富国基金员工的月收入平均值为31,487元,比同行业平均值高出16%以上。

  看着这种差异,基民们的心里总归是有落差的。如果基金业绩好,能为投资人赚钱,多收点管理费也没啥。但问题是,业绩这么拉胯,他们怎么好意思收这么多?基民的钱,难道是大风刮来的?

  在富国基金吧,不少投资者“怨气”颇深:

  亏了这么多钱,基民们确实需要一个发泄口。

  2

  “明星”靠不住

  亏损背后,是惨淡的产品业绩。

  根据花椒财经在2024年1月的梳理,Wind显示,彼时富国基金在管产品共331只。除去44只成立不满1年的产品,剩余287只产品中——

  219只产品近一年来收益为负,占比76%。

  而且,其中有29只产品近一年的跌幅超过30%,125只产品跌幅超过20%。

  有意思的是,顶着这个业绩表现,富国基金还在不断发布新产品。根据花椒财经的数据,2023年富国基金新成立的主动权益类产品超过25只,其当前还有多只新发基金。

  面对这种局面,富国基金想到的破局之道,是“搬救兵”。

  最近,中基协信息显示,知名基金经理范妍的从业机构已经从圆信永丰变成了富国基金。事实上,在此之前,范妍已经确认加盟富国基金。

  范妍,无疑是基金界的一颗璀璨明星。早在2014年,她便以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投资触觉加入了圆信永丰基金,并很快成为了业界的瞩目焦点。在她的出色领导下,曾掌管资金规模高达惊人的170.09亿元,不仅占据了公司非货规模的近半壁江山,更近乎垄断了公司主动权益基金规模的九成之多。范妍所管理的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基金,更是成为了市场中的一匹黑马。自2015年10月28日她接手以来,该基金的任职回报已经飙升至近190%,年化回报率更是高达13%。这一成绩不仅彰显了范妍卓越的投资能力,也证明了她在基金管理领域的深厚功底。在她的带领下,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基金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成为了投资者们争相追捧的热门选择。

  富国基金的“救兵”不止范妍。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最近几年,富国基金先后从汇丰晋信、交银施罗德、大成基金等机构里,挖来了曹晋、曹文俊、谢家乐等10多员大将。

  从名单也能看出,富国基金找来的,基本都是“明星”基金经理。

  但实际上,纵观过往,富国基金并不缺明星。2022年的时候,富国基金制作了一个名为《富国权益中生代》的宣传视频,24位知名基金经理被分为价值组、成长组、稳健组、行业组、海外组……那“明星”含量,杠杠的。

  但从业绩看,这两年“明星”已经逐渐暗淡。根据妙投APP的梳理,最近两年,富国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大多表现不佳,规模缩水。

  ▲图源:妙投APP

  例如朱少醒。这个名副其实的基金老将,一度被称为“公募基金的巴菲特”。但2021年和2022年,朱少醒总共亏了近102亿元。

  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朱少醒管理的富国天惠成长混合C,近3年亏损34.36%;富国天惠成长混合A/B(LOF),近3年亏损32.76%。

  探长读财曾分析过,在2020年后买入朱少醒旗下产品的244万投资人中,有193万户基本是在高位被套。

  还有“老将”王保合,现任基金业绩与排名显示,近两年也是亏损的产品居多。其中,富国新兴成长量化精选混合(LOF)C, 成立来亏损达32.62%。

  典型的还有李元博,其管理规模一度超过300亿,如今只剩66亿左右。查阅其现任基金业绩,近两年一栏全是超过30%的亏损。

  本来,基民们是冲着“明星”的高收益去的,没成想被套在了高点。看着自己的钱在不断缩水,谁能不忧伤呢?

  3

  踩雷、做局与“老鼠仓

  “明星”的跌落之外,大众对富国基金的担忧还在更深处。

  从股价来看,相比于高点,中泰化学已经跌去78%。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一家财务造假、业绩下滑的企业,却被富国基金旗下多只基金重仓持有。截至2023年底,富国基金管理的12只产品共持有中泰化学2759.72万股,市值达到1.68亿元。

  ▲2023年度富国基金旗下持有中泰化学情况,来源:Choice

  而且,今年一季度末,在大多数机构已经撤出中泰化学的时候,富国基金的两只产品依然持有。

  更有意思的是,涉嫌同一资产二次上市的浙江国祥背后,有着一个隐秘的利益链条。其中,富国基金在询价环节中报价80.75元,远高于市场平均价。有人总结了其中的猫腻:

  整个流程中,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皆从中获利,中介机构也各取所需,最终由公募基金使用基民的钱来买单。

  此外,2023年初,富国基金前员工汪鸣受到监管的行政处罚,被取消从业资格。

  当时富国基金旗下的21只产品,在2019年二季度开始大举买入兴齐眼药合计约789.21万股,占兴齐眼药流通股比例14.73%,市值为7.5亿。

  基金扎堆不稀奇,但像富国基金这样21只产品同时涌入一只股票的,着实罕见。用网友的话来说:

  这已经不是单纯地抱团,这是在坐庄,等着收割散户。

  客观来讲,作为行业“老十家”之一,富国基金的底蕴还是很深厚的。它有悠久的历史,有排在前列的规模,有明星云集的团队。但也是这样一家老牌基金,深陷千亿亏损、明星暗淡、风控堪忧的质疑。

  对它来说,如何赢回基民的信任,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

责任编辑:江钰涵

  热门日期房间预订80%,房价也在稳步回升。这个数据,让浙江杭州暄和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平既陌生又熟悉。随着游客不断回归,她相信,“开门红”不远了。

  一个家如此,一个企业、行业更是如此。

  对于儿童,“积食”的发生情况也不少见,孩子对于节制饮食往往没有太强的观念,加之春节假期巧克力、糖果等零食也较多,容易造成饮食过量,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这报完案还不到半个月!”去年9月,重庆綦江区蟠龙村糯玉米种植大户蔡长康接过3万余元的农险赔款时,惊讶又激动。当时,綦江大范围的高温少雨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影响。关键时刻,政策性农业保险赔款及时送达。

似秋日里最灿烂的一束光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1/53/14856352520216317877.jpg" alt="" />

崔凤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