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 总书记青海宁夏之行贯穿这样一条主线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6-23 03:14:33

  6月18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青海、宁夏两地考察。此行贯穿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可以从三个维度来学习领会。

  ——从考察的时间节点看

  下个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众智、聚众力。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牢牢的,有助于广泛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体现出我们党着眼“两个大局”的大视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正如总书记在考察中所讲,“五十六个民族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从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视角看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离不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

  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如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脱贫奔小康,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一种是精神力量,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有着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在新时代,我们更要做好“第二个结合”,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看

  今年4月,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快建设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多 民族聚居的社区考察调研。

  这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对宁夏提出了努力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要求。去年12月,在广西考察时,对广西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要从基层社区抓起,营造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把民族团结搞得更好。

  习近平总书记曾充满感情地说:“我多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收到了各族群众许多来信。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这次,总书记亲赴民族地区考察,让各族儿女更加感受到来自党中央的关心和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殷殷期许,必将鼓舞各族儿女手挽着手、肩并着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努力奋斗。

  策划:黄豁、刘紫凌、张晓松

  监制:鞠鹏

  主笔:王琦、侯雪静、央秀达珍

  视觉|编辑:张惠慧、包昱涵

  新华社国内部、青海分社、宁夏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日前,中国信通院发布了《2022年11月国内手机市场运行分析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11月,国内市场手机出货量为2323.8万部,同比下降 34.1%,其中,5G手机1792.0万部,同比下降38.1%,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77.1%。

  弓女士感激地表示:“太速度了,太方便了,我们全程网上办理,仅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便办好了涉及丰台区、西城区、海淀区三个区6个地铁站便利店的营业执照,同时进行了预包装食品销售备案,非常高效。我们感受到了行政审批的新速度,为复工复产打了强心剂。”

  陈雳认为,在政策大力支持和供给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2023年汽车消费预期边际改善,行业整体有望迎来景气拐点。从估值角度来看,目前锂电板块和核心材料环节的估值均在20倍左右,处于历史估值较低水平,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上升,整个板块的情绪和估值有望得到修复。

  2022年秋收,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牛庄镇金丰家庭农场收获双份喜悦: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基地里,黄灿灿的玉米、圆滚滚的大豆实现“一田双收”。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9/27/10537174929659101343.jpg" alt="" />

  广西是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输出大省(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12个部门部署开展2023年春节期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采取送关怀慰问、送出行保障、送社保帮扶、送工作岗位、送技能培训、送健康服务等十项举措,服务1400多万农民工。

张淳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