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何种饮食方式更健康?国际最新研究称肠道菌群“有话说”

来源: 中文网
2024-05-31 03:39:20

  研究者认为,这项研究见解或有助于帮助人们理解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的关系,或能为肥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该论文介绍,肠道微生物组在控 制体重和人体成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会受到营养供应的影响。已知热量限制、间歇性断食(在某几天里限制在特定窗口时间进食)和设定蛋白质配比(控制特定餐次的蛋白质摄入)会影响体重和人体成分,但这些饮食改变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尚不明确。

  在本项研究中,论文通讯作者、美国斯基德莫尔学院Paul J. Arciero和同事比较了两种低热量饮食干预的效果:一种是有益心脏健康的地中海式持续热量限制饮食(基于美国膳食推荐标准),另一种是结合间歇性断食和蛋白质配比(IF-P)的饮食。该试验在41个超重或肥胖个体中进行了八周的测试。

  研究发现,和热量限制组相比,IF-P组个体的低到中度胃肠道问题症状减少得更明显,内脏脂肪减少更多,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特别值得指出的是,IF-P饮食导致与瘦表型相关的特定肠道菌群增加,且与体重减轻有关的循环细胞因子以及有利脂肪氧化的氨基酸代谢物增加。

  当然,在欧美和其他一些主要经济体将继续加息并可能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的出口预计会受到更多干扰,既需要优化贸易伙伴结构和层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更多贸易和投资往来,也需要提升有效内需,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修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strong>警惕旅途感染风险!提倡有基础病老人等尽量少出行</strong>

  在人生低谷,苏轼如何从“至难”转向“至远”?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用什么样的精神面对“至难”?中国民族学会副会长曾明近日接受<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东西问”独家专访,对此进行解读。

  <strong>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strong>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推进各领域转型创新的重要机遇,中国产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把“双碳”作为促进传统业务转型、降低经营成本、扩大投资收益、优化生产经营布局、重塑价值链的机遇和抓手,主动采取建立绿色供应链,研发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投资新领域,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产经营碳足迹的行动,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2年疫情起伏,武林夜市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叶连忠对夜市人气“冷暖”印象深刻。他说,在元旦前夕,夜市只有30多个摊位“出摊”。随着疫情优化调整及摊主陆续“阳康”,出摊摊位增至200多个,每晚人流量在万余人次左右,已经恢复至往日八成,“久违的人潮来了!”

  已是第二次带队参赛的安邦华小戏剧老师廖雪桃回忆,自己三年前首度带队参赛,演绎的是关云长刮骨疗伤的故事。关羽面对困难毫无畏惧的精神令很多马来观众叫好。

闵家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