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9 11:23:11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式现

  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新质生产力不仅蕴含在特定的高新技术行业内,而且广泛包含于通过新技术创造新的物质生产过程与新的社会生产关系的过程之中。因此,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全面赋能。

  将新质生产力嵌入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全过程。坚实稳固的农业基础,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强支撑。因此,应在守好耕地“命根子”、攥紧民族种子“芯片”的基础上,根据区域要素禀赋与比较优势,并结合市场有效需求,不断夯实农业基础。同时,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装备构建起动力充足、活力充沛的农业现代化体系,不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效率与农产品质量。在塑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品牌过程中,促使农业实现深度转型升级。农业的深度转型升级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之下,将不断实现生产管理精准化、质量追溯全程化、市场销售网络化的深刻变革,由此将带来农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的持续迭代、规模扩散与动态优化。

  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乡村全面振兴蕴含着乡村文化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文化全面振兴,一方面,着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乡村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文化生产力,促使新质生产力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实现更高水平的融合,推动我国乡村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一些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根植于优秀传统乡村文化的民间体育赛事、文娱活动等文化项目,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同时,有利于促使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绿色生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在推进乡村生态振兴中,要探索新质生产力作用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技术、新领域,在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此外,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创造更多能够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新质劳动资料。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将促使绿色生产力的跃升,助力实现乡村生态振兴。

  公开资料显示,汲斌昌,男,汉族,1963年11月生,山东昌邑人,198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四川大学国民经济计划及管理学系国民经济管理学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工商管理硕士。

  6日下午,水稻与麦类论坛、畜禽与水产论坛等分论坛活动同期进行。种业各细分领域相关知名专家,围绕种稻与盐碱地利用、水稻适应红壤土分分子机制、水稻育种创新、水稻核心育种体系、籼稻选育与应用、Genotyping(基因分型)新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多倍体水稻育种、小麦基因组信息解析、小麦品质产量协同提高、海水鱼类生物技术创新、畜禽育种、猪业育种进展及地方猪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就前沿技术与产业趋势进行深入交流。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永州1月6日电 (刘志军 陶冶)“移栽时,一定要注意好行距、株距保持在3米,苗要扶正。”连日来,在湖南祁阳市茅竹镇万亩油茶高标准新造示范基地,种植大户李勇正在指导几十名村民拉线、测行距、挖坑、栽苗。半天工夫,一行行嫩绿的油茶迎风挺立,为荒山增添了一抹“新绿”。

  据乘联会数据,特斯拉中国在2022年12月交付了5.58万辆,较11月下降了44%。

  ——12月30日,中方同世卫组织再次举行新冠疫情防控技术交流会。双方就疫情形势、医疗救治、疫苗接种等技术议题进行交流,中方专家深入阐释了优化防控政策的背景和依据,全面介绍了中国疫情形势。

  1、《外国留学人员来华签证申请表》(JW201/202表)原件;

黄柏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